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姜建清: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阶段、演变及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

2022-09-10 13:48:28

作者:姜建清    责编:高雅馨

现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管理需求提升,实现了数据大集中。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人们为今天的金融科技赞叹,欢呼。但明天、后天有更新、更难以预见的金融科技会诞生,可以预见变化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它们必然会一次次冲击现有的金融业态,对金融业形成深刻的挑战。

 

9月7日,以“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上海金融科技大会在市北高新商务中心举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教授出席论坛并围绕“金融科技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表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节选整理而成。

金融科技发展阶段有国别的区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金融科技的1.0时代,通常指2000年以前的阶段。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银行的金融科技最早是80年代初期在上海南京路一条街进行6家储蓄所进行联网。当时这台小型机的容量还不如现在一台笔记本电脑。此后银行业计算机的运用主要是替代手工。在2000年初的中国仅有890万上网用户,绝大部分用户使用拨号上网,难以使用除了信息浏览和电子邮件之外的任何功能,互联网在中国的渗透率非常低下。

第二,金融科技2.0阶段,时间上差不多是2000年-2010年前。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管理需求提升,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先后建立了业务集中处理中心、资金交易中心、单证中心、报表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短信平台、远程授权等集约化营运中心, 实现了公文、报表、图象、邮件的高效传输和无纸化。使金融业在业务创新、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如工商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也开始于这个阶段。电子银行总交易额从2000年2万亿元人民币,业务占比3%,上升至2010年249万亿元,业务占比59%。2002年底,中国上网用户首次突破5000万人,尤其是在 2007-2009年,中国的宽带上网人数出现一波猛增,宽带渗透率被迅速拉到90%以上。2010年初,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数。资本市场开始赋予百度、腾讯这样的公司以较高估值。在这一阶段,金融与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已经激烈开始,竞争优势明显在银行。但在不知不觉中,从结算业务开始,竞争的天平开始向金融科技公司倾斜。

第三,从2010年开始,金融进入了3.0阶段。这一时期银行业的金融科技进步很快,但与非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激烈,在小额支付领域丧失了市场地位,其他金融领域的争夺亦十分激烈。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变化经营模式快速变化,如电话银行迅速衰退,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弥补量缺口、异军突起。2020年工商银行网络银行业务量占全部业务量的比重超过98%。在这10年里,在金融科技公司飞速发展面前,银行业显得落后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科技创新直逼银行业,智能手机成为加速器,远程移动支付与场景构建、手机扫码等近场支付成为支付交易的重要方式。2013年6月余额宝的推出,在短短半年多时间达到一万多亿元的规模,对于传统业务营销方式是不能想象的结果。

从金融科技发展速度看,达到5000万用户的时间,微信、脸谱、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新技术、新平台的时间远远短于传统技术领域,比如航空业花费了64年,汽车业花费了62年,电话业花费了50年,而微信只花费了1年,手游《精灵宝可梦Go》(Pokemon Go)只用了19天。从公司的账户数和年龄来看,汇丰、JP摩根、花旗等已经上百年历史,账户数大多是千万级或亿级,而脸谱、谷歌成立才10-20年时间,拥有的账户数已经达到10亿级。

金融3.0时代是一个变化巨大、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软肋是缺乏金融信任,并早期在缺少监管的宽松环境下成长,其飞速发展,得益于监管机构所给予的宽容态度。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宣称以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控制风险,但数据量不足,数据源单一,模型基本失控。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领域发展,踩踏了法规底线,出现了大量“爆雷”、“跑路”事件。仅中国6000多家P2P企业,就全部清零,留下大量未偿款。随着央行和监管部门的一系列组合拳出手,改变了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乱相。金融科技虽然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但是并没有改变它的内在的运行逻辑和机制。新的监管法规强调,金融活动必须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对一些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涉众群体大、外溢性强,应当参照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金融机构,采取宏观审慎的管理,防止风险的交叉和传递。同时要防止平台垄断等一些负外部性问题。

当前迎来了金融科技的4.0时代,即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转型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这次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快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企业纷纷以抗击疫情为契机,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以期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经营发展质效。各地政府也都在加快推进数字化政务治理,一大批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学校应运而生,各类智慧政务平台加速涌现。发展金融科技更是中国多数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从网点大堂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到系统后台的精准客户画像,从以往的经验风控到如今的系统风控,从追求丰富流量入口的传统单一模式到聚焦于数据治理、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化的建设方兴未艾,2020年我国银行IT投资达到2078亿元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金融科技的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就是金融科技的建设

按照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的内涵目标、建设领域和行动原则。就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数字经济治理水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大数据技术通过基于海量数据的逻辑挖掘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的营销和风控精度;云计算能够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区块链技术将通过防篡改和高透明的分布记账方式,推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征信管理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手段重塑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之中,金融科技为场景赋能带来了革命性的力量。

二、资产转化领域是未来金融科技的着力点

银行的核心优势是资产转化能力,人们常以信贷业务来简称银行资产转化,包括贷款、票据、信托融资,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财富管理等及各类信用担保业务。是由存款向贷款的成功转换,是决定金融机构生存的惊险一跃。资产转化过程就是风险管理过程,安全实现资产转换,需要识别风险,让风险可承受、使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当前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难点和痛点在于资产转化领域的风险控制。从金融科技的发展来看,激烈竞争的主要是在支付领域,但在确实需要金融服务的融资领域,非银行的其他金融科技企业的占比不到1%。

金融科技企业迫切加快数字化风险管理变革,以适应资产转化领域的风险新常态。通过模型导入全数据来做交易习惯分析,从超越习惯的异常现象中发现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形成客户画像视图,做到准入精准化、审批自动化、风控模型化及线上融资自助化。通过计量模型确定资本分布、风险偏好、集中度及风险限额,运用好金融科技在识别风险、决策、定价和贷后监测的作用,资产转化过程也是博弈过程,要超越依靠实践和失误积累经验的传统做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判断、决策信贷;通过金融科技为资产转化赋能。

三、资产科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是财富管理

资产管理行业是全球目前金融服务业中资金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上海情况看,广大居民越来越多地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居民的财富保有量和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增加,上海资产管理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经济增长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态势明显。最近(8月29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指出,芝加哥与上海并列排名第六,上海比去年进步两位,就说明了这一点。起步晚意味着有机会借鉴成熟经验,取他国经验为我所用,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更适应我国现代国情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目前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高端理财和大众理财及普惠金融的差异性扩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普及型、定制型、个性化财富管理都蕴含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从创造财富的第一代到传承财富的第二代,管理财富方式也从亲力亲为转向了委托代理,出现了从储蓄到非储蓄产品,从实物资产到金融资产,从单一配置到多元配置的转型。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会加速资产管理机构的能力提升。居民的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公益等诉求更趋多样性。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都将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聚集,连接货币、证券、保险等多个市场,财富管理发展演进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历程。新兴的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监管条例正在重塑原有的财富管理模式。

四、金融科技行业要重视数据治理

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跃据世界第一,全球占比达到27%以上。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数据分析、数据解读的优秀机构。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获取价值。在数据应用方面,构建海量数据仓库,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积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分析,发现市场潜在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数据应用将从分散、被动、辅助的地位,上升为企业经营核心和创新来源。使整个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依赖经验向依据数据转变。谁能拥有海量数据并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谁就把握了未来。要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增强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建立相应的数据资产账户。上海应努力完善数据权属和保护隐私作出贡献。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人们为今天的金融科技赞叹,欢呼。但明天、后天有更新、更难以预见的金融科技会诞生,可以预见变化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它们必然会一次次冲击现有的金融业态,对金融业形成深刻的挑战。在新的金融科技周期里,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其他金融科技企业,殊途同归,在两端隔墙相望,谁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客户,并能最终实现数字化变革,尤其能实质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企业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本文作者姜建清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