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京青戏节与上海联动,推动新兴戏剧创作交流

第一财经 2022-09-13 18:16:44

作者:一财人文    责编:李刚

9月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今年的青戏节将从9月初持续至11月底,未来3个月时间里,19位青年导演的最新创作将在线下、线上亮相。

纸板制成的微缩景观布景中,一只双头姜和一只大蒜头,在王梓、武六七、潘越三位喜剧演员的手上完成了一出《素食马戏团》的爱情故事。去年年末,王梓、武六七所在的拿大顶剧社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火出了圈,这一次,他们登台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下称“青戏节”)开幕式上的48小时V戏剧竞赛中率先登场。

自2008年创办以来,青戏节在15年里见证了一代中国戏剧创作者的成长。从青戏节舞台上走出的李建军、王翀、陈明昊、邵泽辉、杨婷、李凝、孙晓星、丁一滕等导演,已成为中国当下戏剧创作的主力军,他们持续推出代表中国戏剧前沿视野和审美高地的佳作,引领后继者不断激起当代思维新浪潮。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式上,历年参与的青年导演一起登台。

青戏节以培养青年戏剧创作人才、推出优秀青年戏剧作品为宗旨,已成为国际青年戏剧人的盛会。该戏剧节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在开幕式上表示,在疫情当下,人们的生活正在面临变化,其中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家们正在经历比以往更具挑战的语境。“但我们的青年创作者并不惧怕变化,他们的思维依然活跃,在新的命题和时代之思中发现灵感,保持创造。”他说。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

青戏节创办至今已累积推出世界各地青年戏剧艺术家的作品493部,包括英、法、德、意、俄、美、日等20个国家的91部优秀作品。同时,中国优秀戏剧作品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舞台,有32部优秀青年戏剧作品在亚、欧、美、非、澳的各大国际戏剧节参加展演,演出场次600余场。

青戏节已经从中国第一个戏剧节成长为目前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戏剧盛会之一,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今年的青戏节将从9月初持续至11月底,未来3个月里,19位青年导演的最新创作将在线下、线上亮相。“戏剧在读”“戏剧在谈”“戏剧在听”“戏剧在嗨”“戏剧在案”等更多更丰富的单元板块也将陆续揭晓。

48小时V戏剧竞赛

创建于2014年的“48小时V戏剧竞赛”是青戏节最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版块。参赛创作者要在青戏节组委会指定的空间,用有限的48小时完成一个命题创作任务,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9年来,48小时V戏剧让一批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青年导演迸发能量,刘正、廖书艺、丁一滕、蔡艺芸、李鲁卡、陈然、肖竞、洪天贻等,都在这里展示出才华。

今年的“48小时”全面升级,六位入围导演各自率领剧组,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后,于开幕式当晚,在现场大众评审和云端直播线上观众的目光下进行集中展演,竞逐大奖。

拿大顶剧社的《素食马戏团》从命题中布莱希特的小诗出发,借助一系列自制的微缩景观和即时影像,讲述马戏团演员双头姜和粉丝蒜的爱情故事;NO22的《我们真的能听见伊卡洛斯的坠落吗》带领观众走近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磁福中年剧团将密室逃脱和短视频的创作路径带到剧场,他们的作品《胆小慎入!夜访老剧场!》打破媒介边界,叙事方式令观众眼前一亮,赢得“最佳作品奖”;实验狂响戏剧工作室的《路灯理论》根据命题,以“开盲盒”为主要动作,讲述一个过去的杀手和一个未来的包裹之间的故事;大山猫剧团直接将命题《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作为剧名,戏仿勇敢者专属的电子游戏,打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夺得“最佳创意奖”。

青年创作回应当下

新冠肺炎疫情行至第三年,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让创作显得格外奢侈与脆弱。为什么还需要艺术?创作能为生活提供什么?未来艺术家仍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当创作的限制与灵感同时存在,青年导演们正厚积薄发,以锐利的思考和表达直面当下。

本届青戏节“戏剧在场”单元将在3个月间点燃北京7大剧场。14位导演的13部作品中,有4部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对后疫情时代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有力回应。

李凝导演的肢体剧场、材料剧场作品《宽恕尾椎》由“尾椎”这一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身体特征出发,在疫情语境下审视自我鞭策后的虚空。

杨志晓导演的肢体与物件剧场《破晓·每日居家》“小而隆重”,以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出发,在舞台上创造“家”的空间,营造一个关于“家”又飞越“家”的概念。面对后疫情时代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安全危机、金融危机、气候危机等现象,导演温琦以《无处可逃No Way Out》戏仿迪伦马特的《物理学家》,发出“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质问。

杨志晓导演的肢体与物件剧场《破晓·每日居家》

个人身份与精神关照是当下青年创作者极为关注的命题,观众在私密纤细的表达中触达创作者丰盈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

孙铭池导演的肢体剧场作品《铭铭》灵感源自其自2013年起记录的328个梦境。那些私人絮语跟随艺术家的成长变作巨大的力量,成为伟大、私密、光怪陆离的记忆。

孙铭池导演的肢体剧场作品《铭铭》

我们正身处彼此联结又割裂的社会之中,对社会现象与各种议题的探讨强有力地展现出青年创作者的思辨力与创作力。

“戏剧在线”单元的5部作品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的5位导演,他们将在云端以个性化的媒介表达与全球观众会面。该单元邀请到榫卯剧团的《当一颗牙爱上医生的大门牙》、何睿的《萍水相逢》、贾鸿迦的《新生》、张倚铭的《消失的游吟诗人》、何秋怡的《一粒蚕豆》,5组编剧,5个风格迥异的剧本,若干生活困境将以多重向度拨动时代之思。

京沪双城联动

今年,青戏节将与上海YOUNG剧场联合,共同发起“GOAT青年剧展”。由青戏节平台培育或发掘的一批青年导演将携全新作品在YOUNG剧场首演,加速京沪双城乃至江浙地区新兴戏剧创作的交流。

GOAT青年剧展涵盖剧目展演、戏剧论坛、排演工作坊、学术研讨、等核心内容板块,致力于打造集孵化、展演、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展演平台。“剧展”将延续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理念和胸怀,持续融合当代性、艺术性、思考性,这一新的平台亦将彰显当代剧场的力量与价值。

YOUNG剧场前身为杨浦大剧院,改建后由上海大剧院运营管理,于2022年7月底全新开幕。YOUNG剧场包含一个1020座的主剧场和一个168座的小剧场,以戏剧为核心,跨界融合艺术为延展,集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展映、公益教育、社区赋能为一体,呈现活力、前沿、多元的艺术作品,构筑新青年艺术家的引力域与实验场,打造没有边界的剧场,实现场域与社群的融通。

青戏节迈向第15年,将突破地缘边界,拓宽视野,未来还将与更多城市联动,让更多创作者来到青戏节,让更多作品去往各地,使青戏节进一步成为中国戏剧畅想的主舞台之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