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央行同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伤害。研究呼吁发达经济体充分考虑自身货币政策调整时的外溢效应。
研究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过去50年未曾见过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逾2个百分点。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行动可能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疫情前水平。
研究显示,要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各国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平均再提高2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如果叠加金融市场压力,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放缓至0.5%,按人均计算则萎缩0.4%,符合全球衰退的技术定义。
研究认为,全球央行应当并且能够在应对通胀的同时不引发全球衰退,而这要求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行动。例如,央行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有必要就决策进行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外溢效应。
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随着更多国家陷入衰退,全球增长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民众带来毁灭性的长期后果。
马尔帕斯强调,为了实现低通胀、货币稳定和更快的增长,政策制定者应将重点从抑制消费转为促进生产。制定能够增加投资、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本配置的政策,对促进增长和减贫至关重要。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概率比较大的宏观情境是中国弱复苏、美国浅衰退,中美在经济走势上发生交错。
苏黎世机场的飞机起落数据显示,与会人数总体处于疫情前水平。
“政策解读如果出现偏差,会对其实施效果带来影响”
世行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将降至0.5%。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这将是继2009年和2020年的经济衰退后,近30年来全球增长速度第三低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