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构:中企“走出去”需求变了,五大痛点亟待解决

第一财经 2022-09-16 19:15:08

作者:缪琦    责编:计亚

中企“走出去”将会迎来反弹或报复性增长。

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剧的国际环境中,处于全球化发展通道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不过,企业出海的意愿并没有减弱。

疫情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逆势增长,2020年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9366.9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贸促会的数据,近八成中国企业将维持和扩大对外投资意向,并看好对外投资前景。

9月16日,埃森哲大中华区智能运营事业部总裁岳彬在《2022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下称《调研》)媒体圆桌会上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已经不同了。和十来年前“走出去”更多是先跑起来再不断改良相比,现在“走出去”更多是从销售链、供应链等全球化战略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去规划,“企业在把产品和服务输出去的同时,已经想清楚了该怎么做,所以我们帮助做的前期调研工作也特别多”。企业走的步伐加快,要求也更精准了。

根据埃森哲的《调研》,国际化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三大竞争优势,其中92%的企业出海是为了通过海外业务拓展,支持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随着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不再,全球化也成为疫情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从而构建经营韧性的必然选择——有55%的企业出海为了增强韧性,另有49%的企业希望通过出海吸收海外创新资源和经验,计划逐步建立海外研发版图,打造前沿创新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中企出海普遍面临五大痛点,其中,82%的企业认为各地政策监管及法规复杂多样,合规性要求高,“风险管控与合规”不仅是近年来问题频发的领域,未来也将继续是出海企业的最大挑战。除此之外,“融入难、管不住、韧性差、看不清”也是顽固点。

岳彬提出,企业出海存在这些痛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复制的全球化管理体系有所欠缺,全球化生态融入思维模式匮乏,全球战略定力及准备不足。比如,74%的企业觉得缺乏清晰的全球化理念和管理体系是导致痛点的根本原因,58%的企业认为在中国构建的供应链能力很难带出海外。

他表示,在企业出海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痛苦期”,即开拓期。当海外业务占比突破10%后,面临从风控合规、文化差异到管控难、决策慢等全方位的挑战,需要满足扩张和能力建设的双重要求。按照紧迫性排序,海外业务战略、供应链、生态及合作伙伴、数据分析和决策、人才与组织、全球管控和运营,以及风险与合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埃森哲提出,中国企业全球化应从以出口为导向,到以价值链优化为导向,最终实现全球化经营,晋升世界一流企业之列。具体包括:建立自上而下、步调统一的全球化战略以及适应全球化经营的运营模式及组织配套,同时识别差距,持续搭建全球化能力。

岳彬认为,受疫情影响,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走不出去,大量产品运输和人员交流,包括实地调研都存在困难,但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中企“走出去”将会迎来反弹或报复性增长。因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发展存在国际化的需求,同时对于很多出口导向的企业而言,也需要通过出海去丰富利润的来源,包括在国外找到更多资源的匹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