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在会上介绍,本次大典修订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同时这也是一个创新。概括起来,标注数字职业有四点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到2021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占GDP比重达到39.8%。通过标注数字职业,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些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这个行业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加大数字经济政策创新力度提供有益参考。
第二,有利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数字职业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来的,通过标注数字职业,可以提升数字职业社会的认同度和公信力,可以成为广大劳动者选择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可以引导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投身到数字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来,为推动我国数字技术的创新贡献力量。
第三,有利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标注数字职业有利于规范数字职业标准的开发,引导院校专业的设置。同时,对数字资源培训课程的开发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基础资源的开发,对数字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提供基础,拓展人才发展空间,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通过人才创新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的转型。
第四,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素养和技能。目前,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标注数字职业,可以激发全民参与到数字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激发全民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情,为未来数字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结合对外投资业务发展管理需要,修订《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中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成效,也存在提升空间,建议构建 “制度创新、数字赋能 、 风险防控” 的三位一体治理架构。
2024年,中国的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