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平安人寿李斗:养老布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财经 2022-09-28 13:15:54

作者:安卓    责编:徐燕燕

如今,各个保险机构都在努力拓展养老产业,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快就可以见到利润的产业。

继高端康养之后,近日,中国平安将养老产业的突破点放在了居家养老上。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所以,相对于高端机构养老来说,居家养老其实具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居家和社区。

但如何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享受到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对于机构而言,如何切入到老人的居家生活,是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兼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李斗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养老,不是单一的行业或者单一的业务单元所能够承接的,而是需要国家在整个链路上有所指引,养老产业布局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也希望,能够尽早、尽快推动行业制定相关标准,如今很多的适老标准实际上是缺失的。”他说。

三大参与方的痛点

居家养老的服务链条涉及到三大参与方:供给方、需求方、支付方。

李斗说,首先从供给端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体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但供应资源和服务却非常零散,而且质量还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稀缺。所以,供给端存在着和需求端不匹配的痛点,很多服务缺少标准。

其次,从需求端来看,居家养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包括生活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心理情感的需求、就医的需求、照护的需求等等,尤其是对于尊严养老的需求至关重要。“我们要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其对于机构的服务承接能力和需求的发掘能力是非常有挑战的。”李斗说。

最后从支付方来说,当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未富先老。

此前,平安集团联席CEO兼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曾表示,“65岁以上的老人从7%-14%翻倍,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9年,而我们仅用了22年。可以说我们是匆忙老去,社会和家庭的准备资源都是不足够的”。

“当我深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养老准备是不足的,在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就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了。”李斗说。

无论是从供给方、需求方还是支付方来说,都存在不同的痛点,而这些痛点单凭一个行业或是一个业务单元,是很难解决的。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养老问题的现实性,所以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来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另外,各个地方政府也打造了一些适老化改造项目或者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些举措的落地,所以,也希望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积极参与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李斗说。

需要长期、大规模的投入

9月23日,中国平安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这也是继高端康养之后,又一次在养老产业中的探索。

据了解,“平安管家”旨在通过“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提供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其中,“1套监督体系”主要针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外部供应商,以监督服务质量。

可以说,无论是高端康养、抑或是居家养老布局,均为中国平安产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对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去提升整个‘服务+体系’的含金量,所以,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尽可能与客户的养老消费特征做匹配,为养老支付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养老金产品可以选择按月、按年来领取,商业长护险也可以每月给付,让老人及时用在护理需求上。”李斗说。

据李斗介绍,截至目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拓展到32个城市,“我们是按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慢慢布局的。”他说。

事实上,不同的地区、城市,其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上海或者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因为老龄化进入时间早,深度相对比较大一点,所以整个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会相对多一点。但对于中部的一些城市,相对来讲,可选择的数量、配合程度就会弱一点。”李斗说。

如今,各个保险机构都在努力拓展养老产业,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快就可以见到利润的产业。

“坦率说,养老布局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从资金的使用特征来讲,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投入,而且回报周期也比较长,所以,一般逐利型、商业型的资金,做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保险公司无论是从资金久期,还是收益特征来说,其从事养老产业是有一定契合度的。”李斗说。

“中国平安在居家养老中率先做出了尝试,目前来看,确实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难,但初期来讲,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让我们有信心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扎实做好。”他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