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张江的李政道研究所,简称“李所”,是一个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型研发机构。“李政道学者”钟瑞丹,是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主攻材料专业。她说,迟早要回国,“晚几年不如早一点”。在宽容的科研环境里,钟瑞丹“敢去研究一些可能会失败的东西”。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期间,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殷切期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钟瑞丹驱车从闵行小家到张江大所,需要1个多小时。她喜爱李所,在她亲手“装修”的实验室里,生长出量子材料,更长出无限可能。在李所发布的上信智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2》显示,上海科创中心城市综合排名较五年前上升9位,超洛杉矶、追波士顿,位列全球第八。
在人大会议的现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到了来自医药企业的代表。上海实业集团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周军代表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应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强硬科技的投入。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完成了63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收付汇,其中包括732亿美元的外币收付汇,设立了50个跨境资金池,区内上市企业从4家增至14家。
12月27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专门设置了主题为“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圆桌。
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12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举行,来自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产业园区,以及前沿产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领域嘉宾,共话前沿产业创新发展新趋势、新动向、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