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康视今日放量跌停,报33.49元,成交额15.67亿元。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四机构合计卖出2.48亿元,深股通卖出1.09亿元并买入7132.09万元。
消息面上,10月2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表示拟于近期组织开展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其中包括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简称“角膜塑形镜”“OK镜”)。据悉,此次是OK镜首次纳入集采。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在我国,有11家企业的OK镜产品获批上市,这些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5家,进口的占了8家。
其中,欧普康视是国内OK镜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高科技企业,目前主要业务为角膜塑形镜等硬性接触镜类产品及配套护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今年半年报显示,欧普康视实现收入6.84亿元,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就达到了3.46亿元,该业务销售毛利率高达89.30%。
10月26日晚间,针对"OK镜集采”的消息是否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欧普康视在互动平台作出紧急回应称,上述通知目前是让企业填报信息,是否实施带量集中采购以及招投标细则均待确定,公司致电河北省医保局未能打通,会继续联系。公司将积极了解情况,及时将需要披露的信息告知投资者。对于其它省份是否会跟进,公司无法判断。
集采结余留用机制旨在通过“量价挂钩”扩大集采产品用量,但现实中落地困难重重。
从心血管植入物到手术机器人,过去只能靠进口产品解决的疾病疗法,现在几乎都有了本土化的可替代方案。
近5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护比维持在1:1.5左右。
公司登陆港股上市以来,首次在这些指标上实现转正,比计划中提前一年实现该目标。
吴以芳说,生物类似药进入集采的话,有助于继续扩大药物可及,但也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给生物类似药产业的发展留出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