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士勉励“小科学家”:要有独立思想 别等着为导师“打工”

第一财经 2022-10-30 21:35:49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要做出伟大的原创科学,就不能甘于默认眼前司空见惯的事物,而应该时刻保持质疑的精神,只看标准答案是无法做出创新的。

牛顿在苹果树下无意间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澡堂泡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做梦时候想到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科学家伟大的发现都源自偶然,但又都由于好奇心使然。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要做出伟大的原创科学,就不能甘于默认眼前司空见惯的事物,而应该时刻保持质疑的精神,只看标准答案是无法做出创新的。”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10月30日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科学T大会”上对青少年“小科学家”表示。

汪品先认为,科学创新的动力很多时候是来源于灵感,但是科学创新的思想根基是在于好奇心,灵感可遇不可求,但是好奇心的缺乏是目前我国科学家的培养所面临的更为严重的问题,人们过于相信权威了。他一直强调“德育崇尚信仰,科学贵在怀疑”。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制约科学创新的因素,比如我们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提倡为圣贤立言,而不要求人们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那么就很难取得科学发明方面的突破和成就。”汪品先表示。

他鼓励学生在寻找课题的时候多自己思考,而不是等待导师分配任务。“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对科学的独立见解,现在中国很多研究生都在替导师打工,这个搞反了。”汪品先说道。

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则强调“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褚君浩在“科学T大会”节目录制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学科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要补足短板,比如加强薄弱的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自己的长板,中国在系统集成技术、北斗导航、空间站、量子通信等多个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褚君浩表示,目前红外传感技术已经在月球、火星探索、“墨子号”卫星等航空航天科技中广泛应用。褚君浩所在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就做风云卫星、月球车、火星车上的载荷,例如月球车上的光谱仪,可以测量分析月亮表面的岩石土壤的光谱,来确定是什么成分,也包括在月亮背面通过测量光谱分析成分。

褚君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空间技术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融合了基础科学、工程、材料、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等等。他提到,在材料科学方面中国已经有相当大规模的投入,这些前沿技术的提升也助推了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我们已经发展了第三代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研究,现在又深入研究低维材料、二维材料、纳米科技,也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包括这些新材料与光、声、热、电、磁等多场耦合新现象的研究,这些现象的发现也有助于提升技术发明,并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我们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以及未来应用的推广。”褚君浩说道。

“科学T大会”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和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共同打造,特邀世界顶尖科学家、两院院士与青年科学家、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老中青三代同台对话,“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也正式启动。对此,汪品先表示:“我认为科普和科学同样重要,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好的科学家,一定能用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解释科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