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绿色技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可持续十问丨田庆军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

第一财经 2022-10-31 16:36:55

责编:顾晓燕

能源绿色转型——风电储系列

第一财经:过去十年,中国的风电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风电的下一个十年,您认为有哪些大的进展值得期待?

田庆军:在技术和政策双重驱动下,过去十年我国风电产业硕果累累,装机量连创新高,度电成本稳健下行,目前陆上风电已经全面低于标杆电价,海上风电追平或接近标杆电价。“双碳”背景下,能源电力化、电力绿色化正成为必然,风电等可再生绿色能源成为“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不二选择。

未来十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风电的装机量预计将达到10亿千瓦,这意味着平均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7000万千瓦。首先在开发模式上,“沙戈荒”超大型陆上风电基地、“深远海”千万千瓦海上风电集中连片开发、源网荷储零碳低碳产业园、大型风电制氢制氨制醇等开发模式会蓬勃发展,成为新增装机的重要支撑;其次在送出和消纳方面,电力体制改革会持续释放市场红利,上网不再是风电消纳的唯一路径,以风电等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未来十年会逐渐形成雏形;另外,风电技术将以更新更快的速度迭代,风机大型化、智能化、轻量化、国产化会继续推低度电成本,拓宽开发潜力。未来三年,陆上风机单机容量将超过10MW,海上将超过20MW,这将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扩大装机规模。

未来十年,随着“碳”市场的发展成熟,在人才和资本的加持下,“风电+”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助力更多行业降低用能成本,减少碳排放,逐步实现碳中和。

第一财经:风电是一种不稳定的电力来源,储能成为解决方案,当下的储能方式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又面临哪些难题?

田庆军:传统电力系统是以火电等稳定电源为基础设计的,目前已经不能适应能源转型的发展,以风光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下一代产物,而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储能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可以解决长时储能的需要,而以锂电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近几年异军突起,技术创新十分活跃,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突破万次,度电成本已低至2毛钱。另外,技术路线也是层出不穷,如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等,电化学储能对于新能源调频调峰方面表现出色,是平抑风电波动性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随着风光等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电解水制氢、储热等也成为长时储能新的可能。

不过,我国发展储能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电力市场的开放度不够,储能的身份还比较单一,储能在电力交易中不能充分发挥价值,导致投资收益较差,商业模式不成熟。比如目前国内个别省正在试点的电力现货,由于电价峰谷差设置过低,储能获益不足;二是电化学储能当下的成本较受制于上游原材料,技术创新对成本下降贡献较少。以锂电池储能为例,上游锂矿价格过去两三年上涨超过十倍,已经突破55万元/吨;三是储能行业目前还未形成良好的次序和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储能生产企业超过数百家,基本以组装集成为主,拥有全栈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四是部分储能形式下游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规模无法支撑。如储氢等,目前还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储运成本高,应用领域有限。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