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确保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
《方案》提出,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推动替代燃料高热值、低成本、标准化预处理。完善农林废弃物规模化回收等上游产业链配套,形成供给充足稳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提升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
《方案》还提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装备,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水泥行业加快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玻璃行业加快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等技术,陶瓷行业加快推广干法制粉工艺及装备,岩棉行业加快推广电熔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石灰行业加快推广双膛立窑、预热器等节能技术装备,墙体材料行业加快推广窑炉密封保温节能技术装备,提高砖瓦窑炉装备水平。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用好政策激励、加强标准建设、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交流合作、做好宣传总结等6条保障措施,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由于存在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不足、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缺乏长期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和标准等问题,钙钛矿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尚未到来,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
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根据宪法,制定能源法。
截至10月28日,深圳绿色交易所统一配额产品(SZEA)累计成交额达20.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