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899,上调1008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7.1907,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7.1106,上日夜盘报收7.0935。
美国CPI数据出炉之后,美元持续走弱。美元指数上周四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上周五盘中跌超1.7%,最低触及106.26,两日累计跌幅超过3%,创2009年3月以来,即近14年来的最大两日跌幅。
此外,中国央行今日进行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0%,持平上次。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放缓,导致美元大幅回落;此外,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国内市场情绪回暖,带动资金流入。
“未来美联储大概率放缓加息节奏,人民币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减弱。”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美国CPI数据公布后,美股和黄金价格直线拉升,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快速跳水。市场如此表现或许并不仅仅是对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的反应,更多是对政策不确定性降低的反应。未来,美元指数大幅上行空间或将有限,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或进一步减弱。
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跌至7.1~7.15区间,出口商可能会将更多美元存款换回人民币。
机构依然预期美元将走软,部分投行已将未来12个月的美元/人民币预测调整至7以下。
前所未有的全球资金再分配带来重大机遇。
在美元弱周期开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已开始由市场供求主导。
拉加德表示,当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变得不确定,欧洲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以减少其在国际秩序变化中受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