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养老金Y份额已近百只,首期可投资基金名单亮相在即

第一财经 2022-11-17 11:57:04 听新闻

作者:曹璐    责编:杨佼

随着进程的加速,首期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基金名录或将在近期公布

继11月11日4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亮相后,近日陆续又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已完成增设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至此,增设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的产品已超过90只,逐步逼近一百大关。

Y类基金份额是基金产品针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单独设立的一类基金份额,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31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增设Y份额的公告,其中23家基金公司旗下符合条件的养老目标基金已经全部完成新增举动。

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分析,随着进程的加速,首期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基金名录有可能会在近期公布。

Y类份额名单大幅扩容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养老目标基金迎来大幅扩容。上周五,首批40只增设养老Y类份额的养老目标基金落地。仅一个工作日后,又有多只产品发布增设公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增设Y类份额队列的产品已超过90只。

11月15日晚间,华宝基金率先公告,华宝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FOF增加Y类基金份额。随后数家基金公司陆续发布相关公告。16日至17日,基金行业开启了“密集”公告模式,陆续有二十多家基金公司发布相关消息。

记者注意到,除了符合条件的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外,部分规模较小或数量较少的基金公司也发布了相关公告。例如,银河基金、长城基金、中加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

从已公告的数量上看,有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完成增设养老目标基金Y类份额的“任务”。例如,南方基金公告称对旗下6只基金增设Y类份额,目前旗下8只产品全部入围。平安基金连续发布4份公告,旗下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30等基金同时设立Y份额。

此外,华夏基金也公布7只养老目标基金新增Y类份额,加上上周增设的2只Y类份额,这也意味着,华夏基金旗下9只符合条件的养老目标基金均已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基金,这一数字列行业首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满足规模要求的共有141只养老目标基金,分属于45家基金公司。其中,9家基金公司有5只及以上数量的产品,14家拥有1只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31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增设Y份额的公告,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华安基金、天弘基金、中欧基金、万家基金、华商基金等2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达标”产品,已经全部完成增设Y类份额的动作,数量合计已经超过90只。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增设Y份额公告的持续披露,基金公司入围的产品将持续增加。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募基金行业服务个人养老金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速推进,首期个人养老金可投基金名录或将在近日公布,这有利于后期公募基金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统筹管理。

还有月余备战时间

自2022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先行城市实施,多位行业分析师认为,个人养老金试点的“开闸”有望于年内落地。在最后时段,各家基金公司也在“快马加鞭”地积极备战。

“最近都在忙产品上报以及相关系统的全流程集成验证。”数家基金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渠道、系统、投研、产品梳理排布等环节都在紧张准备,以保障业务顺利落地。

“目前已就相关系统如APP系统、直销系统、注册登记和资金清算等做好了验证测试,等待最后与个人养老资金开户行、人社系统和中登系统进行线上真实资金的验证。”南方基金表示。

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认为,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标的的管理人,一方面配备专业团队、针对性健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资金闭环运行、资产安全独立;另一方面,尽力做好公募养老产品的布局和投资,与基金行业平台做好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按时保质报送数据;做好养老投教和宣传推介管理等工作。

另一方面,根据基金公司的公告以及相关规定,相比常见的A、C份额,Y份额是仅面向个人养老金客户申购的基金份额类别。简单来说,购买Y类基金份额能帮投资者省下两笔钱,一是省下递延税优政策的钱;二是省下管理费和托管费优惠的钱。

“多年来广大居民缺乏成熟的养老投资理念,甚至被非法理财产品等钻了空子,如果不改变过去的情况,长期来看收益率或难以战胜通胀,养老资产面临贬值风险。”天弘基金表示,希望能利用普惠金融基因,解决养老金行业存在的痛点。

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孙志远也认为,Y类基金份额通过费用节省的复利效应,促使投资者更多的长期持有。他分析称,“养老金期限比一般投资的资金要长得多,理论上这类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强,但由于市场的波动特征,导致很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意愿较低,赚了钱就想落袋为安,人为缩短了投资期限,使得长期收益不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