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在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医生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肺癌是头号癌症杀手,在中国,由肺癌引发的死亡人数仍在上升,肺癌的防治效果亟需进一步提升,而早发现及精准治疗是防控肺癌的关键,低剂量CT筛查发现早期肺癌后,患者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7%。
慢性病是主要的健康危害,心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疾病、代谢性疾病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
作为呼吸科方面的临床专家,钟南山列举了低剂量CT筛查在肺癌防控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肺癌防控关口前移。他表示,美国是在差不多十年前就启动了低剂量CT普查,这些年下来,肺癌引发的死亡人数明显在下降,而中国方面,由肺癌引发的死亡人数却还未达到高峰。
近年来,钟南山团队也在广州市社区中启动了一个“爱肺计划”,就是研究在早期肺癌时开展低剂量CT筛查的意义。
“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进行低剂量CT筛查出早期肺癌后并进行跟踪,必须时开展手术以及其他处理,发现患者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7%。相反,在发现有症状后,再开展低剂量CT筛查的话,患者五年的存活率只有27%。CT筛查可以降低中国人群肺癌相关五年死亡率60%。”钟南山说。
同样,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控方面,钟南山也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义,如严格控制血糖可分别使微血管并发症、白内障摘除、视网膜病变降低25%、24%、21%。
钟南山表示,慢性病病程长、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很轻、早期治疗效果好、但不被患者及医生重视、中晚期治疗效果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基层中防治慢性病的关键,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依沃西要在美国等市场获批可能仍需要等待较为漫长的时间,因为美国监管机构还需要对更多数据进行分析。
无论是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还是从“1到100”的延续性研究,解码生命科学离不开对创新化、科学化研究范式的探索。
我国因人口数量巨大,乳腺癌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仍很严峻。
张文宏认为,《规划》重点关注了通过广泛筛查发现结核病患者,同时强调对已经感染结核病但尚未发病人群的预防性治疗,这些举措对于我国“终结结核病”事业,至关重要。
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耐药及复发,接受进一步的化疗后中位总生存期(mOS)仅为4个月到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