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投资持续加码!这座中国小城何以成为“德企之乡”

第一财经 2022-11-17 22:41:35

作者:潘寅茹    责编:姚君青

德企的到来,让中国许多县级市看到了发展新路径。不少地方都希望效仿太仓,成为下一个“德企之乡”。

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12家德国企业自疫情以来首次访华;近日,又有8家德国行业龙头企业CEO联合发表署名文章,坚信中国将保持基本增长动力,德国企业在华经营极大提高自身竞争力,对提升德经济实力至关重要。

多年来,从中国的“老朋友”奥迪、宝马、大众,到入华“新势力”肖特、默克,德国制造投资中国的力度正在加快。不过,德国对华投资的版图远不止这些名头响亮的大公司,也不仅限于制造业巨头,德国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甚至是细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也是德国对华投资的中流砥柱。

而在中德合作的过程中,被誉为“德企之乡”的太仓占有重要一席。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地江苏太仓,到2007年突破100家、2013年迎来第200家、2018年达到300家,目前已共有450家德企落地太仓。在太仓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刚看来,德企落地太仓呈“加速”状态。

“这些德企主要来自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北威州、巴符州,主要从事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李刚告诉第一财经。太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聚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了以精密机床、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的高端装备研发、生产、组装产业体系,探索实践了由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目前也是唯一一个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第一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德企在太仓汇聚,也是近年来德企在华深耕的缩影。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的德国企业约有5000家,德国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今年前三季度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14.3%。

德企增资踊跃

30年前,作为大众汽车供应商之一,德国弹簧生产企业克恩-里伯斯(Kern-Liebers)的总裁斯坦姆博士来到中国选址设厂,他觉得太仓当地浏河塘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便一眼相中。

“斯坦姆博士来时,仅有七八个德方员工,在当地租了2间厂房就开始制造弹簧。如今,这家来自德国西南部的家族企业已发展成在华拥有800名员工、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的中型企业。”李刚说道。

此后,在克恩-里伯斯的推动下,太仓被德国本土企业迅速知晓。数据显示,目前太仓利用德资累计达5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其中全市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的近10%,“隐形冠军”德企达50家。规上德企运营高效,亩均产值超1400万元,亩均利润达150万元,亩均税收超110万元。

在一众德企中,舍弗勒是德国“隐形冠军”落地太仓的代表。李刚记得,当时舍弗勒来太仓时也就投资了3000万马克,年产值几亿元,今年舍弗勒的产值已突破200亿元。“近五六年,在太仓生产的德企都做了增资。去年,德企整体增资2.3亿美元,背后是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

就在今年7月20日,舍弗勒新能源及航空航天核心部件项目在江苏太仓签约,总投资3亿美元。该项目是舍弗勒集团顺应汽车电动化趋势,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航空产业发展而投资的重要项目。

德企的到来也给太仓带来了巨大变化。李刚认为,其中之一是助推了太仓的职业教育发展。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其赖以在制造业方面保持优势的秘密武器。

在德国,“双元制”培养体系的核心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学习者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受雇于企业的员工,他们与企业签订由行业协会提供的教育合同,并在行业协会进行登记,可以选择“培训职业”进行学习,时间2~3年不等。手工业相关从业者是最早涉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后来工业、经贸类专业也加入了其中。

2001年建立了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和国内唯一的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后,经过多年发展,太仓已构建了从中专、大专到本的科体系化人才培养体系。太仓高新区的数据显示,太仓又先后建立了长三角规模最大的中德培训中心等15个双元制教育平台,累计培养了近万名高素质的工人和工程师以及近40万次的职业工人。

如今,太仓的德国元素也越来越多。随着途易BLUE、玛丽蒂姆酒店等德国品牌的到来,德国服务业企业也开始在太仓扎根。“从幼儿园、面包房,到目前高新区还在打造的罗腾堡德风街、德国商品交易中心等,我们希望把太仓高新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提升太仓对德合作。”李刚说道。

最新消息显示,德甲豪门球队拜仁慕尼黑宣布,在太仓设立拜仁慕尼黑太仓足球学校。此外,“汉堡之家”也在近日落地太仓。德国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告诉第一财经,一方面太仓有大量德企,已经形成了一个“德企之乡”的生态圈,但大部分企业来自德国南方,如今希望推动德国北部汉堡的企业与太仓在投资、贸易、创新、孵化等方面合作;另一方面,太仓有中国最大的内河港,作为来自德国北方的中欧贸易海上和铁路枢纽港口城市,汉堡也愿意和太仓、太仓高新区创建更多的合作。

竞争不小但区位优势仍在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汇聚在太仓的德企一年的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带动辐射600多家本土企业。

李刚也注意到,落地太仓的德企普遍在进行本土化研发,把他们的产品进行中国化改造,甚至出现“反向创新”,即把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产品引入德国市场,尤其在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工厂建设方面,中国本土企业优势显著。

太仓天镜湖公园(来源: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起初600多家本土企业主要给德企提供低端配套,如今双方形成了产业配套、技术共同研发、工人共同培养的合作模式,甚至还有股份间的合作。太仓本土企业也从与德企的合作中受益匪浅。”李刚说,德企在安全生产管理、教育、技术等方面,对太仓高新区产业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目前,也有太仓本土企业到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感受汽车研发市场最前沿的变化。

与此同时,李刚告诉第一财经,太仓也在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在德国创新之都柏林设立了柏林-太仓离岸孵化器和太仓-柏林创新联动中心等,在德的年轻科研人员可以在德国搞研发,也鼓励他们把成果带回太仓高新区。

得益于德企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等方面的优势,据第一财经了解,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先后在太仓设立分校区。李刚表示,未来太仓高新区希望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以及物贸总部和文旅产业加大布局。“基于现有的深厚制造业基础上,抓紧发展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加大对这两大行业德企的招引。”

德企的到来,让中国许多县级市看到了发展新路径。不少地方都希望效仿太仓,成为下一个“德企之乡”。对此,李刚坦言,的确竞争不小,“但太仓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上海接壤,又有38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

为顺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太仓力争成为上海北部的交通枢纽。李刚举例道,目前有5条铁路从中国东部和北部通过太仓进入上海,再加上规划中的闵嘉太线,太仓与上海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太仓建立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互相间合作。”李刚说道。

如今,太仓还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对德吸引,在构造“1+3+N”的对德联络体系的同时,把在德国的希钛克、太仓高新区驻德办事处和杜塞尔多夫创新中心打造成金三角,全面推动了对德中小企业合作,助力德国中小企业在太仓投资并实现对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近日表示,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将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多机遇。中方欢迎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信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