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某试点大行分支机构处了解到,首批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发行规模约为40亿元,每家试点银行发行规模10亿元,对应每个试点城市2亿元。
此前11月20日,记者从工商银行处了解到,该行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5个城市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种类型,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四个期限。产品定价高于普通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可达4%,不同城市略有差异。
这也标志着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根据央行、银保监会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自11月20日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上述5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据了解,其他三家银行的试点工作也在推进当中,但并非全部于当日起售,有某大行合肥当地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临时取消了特定养老储蓄20日的发售,发售日期待定。
某大行多位成都当地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产品预计于本周内发售,目前预约人数较多,但因为监管要求不会公开宣传。因为额度有限,储户先到先得。
《通知》要求,特定养老储蓄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上限为50万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承担着总结前期成果与锚定未来目标的“双重使命”。在此背景下,第一财经、中国银行联合主办“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邀请监管机构、经济学家、金融基础设施、全球知名资管机构、国内龙头资管机构等,共同呈现一场推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生态圈的国际化论坛。
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尚小。
回调后怎么走?
超过工商银行成为新“宇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