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商大会上,上海市数商协会揭牌,一批数据要素市场重大示范项目全球首发,并发布了《国际数据流通合作伙伴上海倡议》(下称“倡议”),这也是上海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数据流通邀请函,促进数据要素国际间有序流通。
该倡议由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数据资产管理协会、新加坡贸易数据交易所、英国标准协会、中国电子联合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国内外15家机构共同发布,聚焦流通对象更丰富、交易规则更透明、主体生态更繁荣,提出共创数据流通新模式、共商数据交易新规则、共建数商发展新生态。
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在大会上表示:“数据要素作为一个流通的标记物,在流通过程中,可以与其他的数据产品不断进行融合与组合,形成新的产品和新的形态,因此数据要素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是传统经济要素所不具备的。”
黄丽华分析称,数据要素的流通可分为五个阶段——确权、登记挂牌、谈判签约、交付和清算结算,在这五个阶段中,有不同的参与主体,实现的市场功能也不同,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和二级市场,也就是登记市场和交易市场。其中数据的交易市场以承担数据流通交易的具体机构为主导。
为了建立起一个市场化的数据交易平台,黄丽华表示,首先需要构建一套数据要素的流通规则和制度体系。“我们希望能够在国家层面统一来建立一个正式的制度,包括市场安全合规以及高效运营的一系列的规范。”她说道。
理论研究证明,只有在由国家数据交易所主导的一体化的市场结构中,才能建立起高效的制度,为所有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此外,还需要有一套一体化的先进适配数据要素的流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环境,包括未来数据要素流通的专有云,以及基于区块链底层基础的一整套体系,才能培养起一大批新型的数商茁壮成长。
根据复旦大学此前发布的数商研究报告,全国潜在的数商约190多万,但分布极不平衡。传统的IT服务商和数字服务商占比较高,但与流通交易相关的数商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尽管现在有一些数据交易机构在推动,但仍远不能满足我们今天数据要素发展的需要。”黄丽华表示。
针对如何培育新型数商,黄丽华认为,首先是要大力培育数据提供商,央企、国企要通过数据授权的方式把真正高质量的数据产品投入数据交易市场中;发展与数据要素流通相关的数商,通过特殊的、差别性的政策,支持他们的成长。另一方面,现有的数商也要主动加速转型,发挥业务创新的能力以及生态竞争等方面的能力。
她还提出,数商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创新性的工作来引领数商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规范数据要素流通市场。
《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发布,显示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为876.8亿元,占全球数据市场交易规模的13.4%。
当前传统数字化软硬件服务商依托长期的积淀,成为技术型、应用型数商中巨大的中坚力量。而伴随着数据流通需求的增长,服务型数商应运而生,成为数据产业的新兴组成部分。
刘烈宏指出,传统数字化软硬件服务商依托长期的积淀,已成为技术型应用型巨大的中坚力量。伴随着数据流通需求的增长,服务型数商应运而生,成为数据产业的新兴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研究建立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和有关制度规定,促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