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马斯克把996带到美国?加班真能拯救Twitter?

2022-11-28 19:24:16

作者:王煜全    责编:蔡嘉诚

马斯克激励创新的目的是好的,但这样下去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不会如他所愿。

这段时间马斯克和Twitter相关的事件可谓是新闻漩涡,440亿美元收购落地、闪电裁员50%都接连成为各大互联网媒体的头版新闻。

上周三,马斯克在Twitter推行的管理文化又成为了新的关注重点。他在面向员工的邮件中要求每个员工都要高强度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出色的表现只是及格分”,不能接受的人赶紧拿补偿走人。

《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把他的一系列管理改革总结成了三板斧:“用破产恐吓员工、制定宏大愿景、带头加班睡公司”,国内网友比较直接,喊出了“马斯克把996文化发扬光大”的口号。

这也就引发了不少人关于马斯克这套“加班”“奋斗”文化到底对不对,能不能拯救Twitter的争论,今天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要告诉大家的是,“996”这样的加班文化在硅谷其实也是常态。

很多人今天看到谷歌、微软这样的大科技公司待遇优厚,常常还把员工身心健康作为卖点拿出来宣传,以为美国科技企业已经没有加班这件事了,其实从硅谷诞生至今,别说996了,007都非常稀松平常。

1999年,最早的网络浏览器公司Netscape,在公司里直接设有床单被褥整齐的空房间,让员工不必回家可以24小时待在办公室,为了鼓励加班,当时不少硅谷企业还设有凌晨4点的奖励。

当年《连线》杂志等知名媒体对硅谷企业的工作时长做过统计,有的初创企业员工每周能工作80个小时以上,差不多就是997的工作时长。

加州政府为了限制硅谷当时的加班文化,专门出台了法案( Eight-Hour Day Restoration and Workplace Flexibility Act),要求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一周最多工作40个小时。

结果如何呢?直到2020年加班仍然是硅谷企业的常态,《连线》杂志又讨论过这种情况,还把网飞举了出来,分析了它们看似鼓励员工休假,实际上每个人每天24小时都在线的状态。

美剧《硅谷》的编剧之一丹·里昂斯(Dan Lyons)最早从新闻产业跳槽到硅谷一家创业企业,就是因为受不了加班才去做的编剧。

2018年他还写过一本书《实验室老鼠》(Lab Rats),专门抨击硅谷充满加班和压榨的工作文化,今天国内一些互联网大厂把裁员比喻成“毕业”,类似的事情,当时在硅谷就已经很常见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硅谷有着非常浓厚的创业氛围,公司创业时期大多希望用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情,而拿到期权和股权的员工也确实有动力把业务做起来,因为一旦创业成功,股权和期权的激励将大大超过工资收入,甚至能带来财富自由。自然而然的“加班”就成了企业保持创业初心的一种标志,也就变成了企业做大后继续压榨员工的一种手段。

亚马逊的贝索斯就经常提醒员工要保持“Day One”的心态,很多人为了迎合老板,又舍不得稳定的工作和企业光环,没有了股权激励也得加班,结果就有了员工平均每周上班80到110个小时的壮举。

马斯克也非常信奉这套理念,改造Twitter时希望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用企业破产警告员工奋斗也就很正常了。

但这里也有一个很大的误解,那就是让员工保持创业心态,和企业做大以后更健康的发展其实是两件事。

企业处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面临的问题大不相同,企业经营最难的是要一直做到优势升级,在每个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以面对不同的挑战。

今天Twitter面临的是业务成熟后,该如何再进一步的问题,眼下的关键在于Twitter自身要建立更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客户协作,营造一个自己业务体系下的产业生态。

这些事恰恰不是靠简单粗暴的保持所谓创业氛围,让员工996能够完成的,因为它归根到底是企业经营者的脑力活儿,是需要大量沟通交流和外部协作的。

我对马斯克在Twitter开展的一系列变革其实抱有挺大的期待,也希望他能抓住公司优势完成又一次业务升级。

但我还是必须得强调,如果只是目前这样简单沿用初创时期的管理模式,搞996加班奋斗模式,是用企业初创期的模式去面对企业成熟期的问题,未免太过刻舟求剑 ,马斯克激励Twitter创新的目的是好的,但这样下去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不会如他所愿。

(作者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