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在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
那么,对核酸检测机构,如何进一步监管?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对在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一些地方长期封控给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也让群众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避免和加以纠偏?
发布会上,回应媒体这个提问时,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也表示,长期封控不仅极大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引发生活困难,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有四所高校在12月完成了2023年的核酸检测服务采购,其中最大的单笔预算为500万,采购总金额超过千万。
自11月23日以来,本土新增报告感染数首次降至3万例以下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11月24日(星期四)和25日(星期五)连续两天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
湖北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想要通过一次核酸检测,就把所有的感染者或者是传染源都发现,一招制胜,是存在困难的,这是因为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办法》指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