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搭建未来之城的数字底座,上海撬动万亿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2-11-30 12:58:12 听新闻

作者: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    责编:任绍敏

未来之城涵盖四个板块,分别是数字底座、公共平台、创新引擎和发展载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数字底座。

2049年的未来城市,全息广告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智能汽车从头顶呼啸而过……

尽管这些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还离我们很遥远,但在屏幕之外的现实世界,不论是带有虹膜识别的安防摄像头,还是装载有Autopilot的自动驾驶汽车,数字技术的运用,像水和电一样开始渗透至社会的各个方面。

对于未来之城,人类的生产生活会有什么改变,技术更迭带来的产业机遇又会在哪些领域?

未来之城关键是数字底座

十年来,数字中国“底座”逐步构筑。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之城涵盖四个板块,分别是数字底座、公共平台、创新引擎和发展载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数字底座。同时,要实现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释放先进数字生产力,需要在各行业建设行业特色数字底座,实现数字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任吉表示,“如果说交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连接枢纽,算力网络等新基建,就是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

任吉说,数据要素海量的处理需求,需要加速数字底座建设,如:公共智能算力中心、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体系、“云网边端”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全社会各行业发展也需要数字生产力。在数据供给侧+需求拉动侧两方面、双轮创新驱动下,新的产业空间可期,即依托“云、网、边、端、智、链”等数字新基建,建设打造各行业全要素感知体系、行业数据空间、操作系统、数字孪生平台、智能应用市场等全栈式数字底座产业新生态。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

作为新基建之首,5G是其他新基建领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的信息联接平台,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已经建成了170万个5G基站,是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SA)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用户也达到了4.28亿户,占全球的50%。我国的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000亿元,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将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新兴消费,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5G规模应用要共建产业生态

如今提到5G,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应用场景?

是几秒下完一部高清视频电影,无人码头运用工业物联网自动作业的港口,还是由会“呼吸报警”的路灯组成的万物互联城市?

对于5G的应用场景,根据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20愿景,主要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三大场景。

中国电信的专家表示,在5G应用公众用户侧,主要是大带宽、低延迟的云游戏、云主机等云端应用,以及超高清移动视频应用;而在政企用户侧,已经发掘出工业、矿山、港口、医疗、金融、城市治理等多个场景,目前正在有序推广中。

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关键,“5G+工业互联网”已经在制造业领域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际根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75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了2400个。

疫情发生以来,以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实际运用。

在“5G+医疗领域”,早在2020年疫情之初,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等专家,就通过5G网络与北京、上海等地专家连线,对医院感染一科ICU病区内的一名危重症患者进行了1个半小时的远程会诊。

而在全国首个智慧港口——上海洋山港码头,“5G港机远控”已实现港机的远控。

在“5G+北斗”高精度定位加持之下,上海洋山港经东海大桥到芦潮港堆场约42公里路段,实现了集卡编队自动驾驶,即便在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下,车辆也可在15秒内自动完成货物装卸,同时自主规划路线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洋山港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智能驾驶”的智慧港口。

“在港口部署5G专网覆盖,通过5G实现高清视频的上行和控制命令的精确下发,一名远程控制人员可操控多台龙门吊,提升安全和效率;开展智能理货,通过上行的大带宽、MEC边缘云、视觉AI的智能处理,实现箱号自动识别、箱体残损鉴别、箱位判断,提升作业效率,对破损箱号实现95%以上的识别率。”上海移动的专家介绍。

在数据更为丰富的的智慧城市中,万物互联的物联网通信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上海联通的专家表示,近几年,疫情、大水台风防汛等突发事件,给超大型城市带来很多风险。而这样的应急事件,“数字”能发挥实时性、随时随地的优势。

“5G的超大链接功能,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同时AI作为新型生产力,为数据价值释放提供了智能化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及AI等技术,做趋势分析、辅助决策,防患于未然,有了数字化手段之后,城市管理就有新的武器,这个武器能够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的干预和预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使得城市有了触觉、嗅觉和听觉,为城市的生活和管理带来更多高效和温暖的应用。”上海联通的专家解释。

网络规模部署已告一段落,5G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有哪些难点需要攻克?有专家认为,5G行业应用在深度应用上还有所欠缺,行业标准亟待系统化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强调了推动5G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他此前在会上表示,我国构建了一个相对其他国家更完整的5G产业链,但在一些关键核心环节有短板。“国际产业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希望各界在关注进一步深化5G建设和应用的同时,能够更多聚焦于5G生态建设,以增强5G产业链生命力。”邬贺铨强调,5G工业应用个性化门槛较高,需要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紧密合作才能推动5G在工业场景真正落地。

“5G部署已告一段落,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发展行业应用,释放5G红利。而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一个重点是行业标准的系统化建设。通过标准建设,实现数据贯通,并破除生态壁垒,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中国电信的专家认为。

上海移动的专家也强调了行标制定的重要性,她说,垂直行业从个性化示范项目打造到普适性应用规模发展,需要的是在垂直行业锚定最需能级提升的某些细分领域,优先聚焦刚性需求的第一梯队业务场景,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制定。“5G应用的产业协同也是规模化应用落地的关键,如果没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短板理论所提到的短板,将是制约行业全面升级的瓶颈”。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表示,目前大多数行业的5G应用仍处于技术验证和场景摸索阶段,未来5G深入行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上海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从建、用三个方面协同推进,激发新动能

  • “建”是加快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建设。按照市场配置及架构从优原则,加快推动上海市商用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全市算力水平,加快上海超算中心AI算力平台建设。
  • “用”要以点带面,加快推动5G规模化应用,在5G与工业、交通、教育等垂直行业融合领域,树立一批高水平先导应用标杆,让突破性进展和成熟应用加速复制推广到千行百业。
  • “育”的方面,疫情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智能车间、数字工厂、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5G应用向核心环节渗透。构建5G行业专网,推动在电力、港口和矿山等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

工业第一城的新机遇

纵观全球范围内主要城市群,无一例外都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先导区。

如果说产业数字化是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与信息化相关的数字产业化,则是基础。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日前发布了几份重磅规划。

先是在7月8日公布了关于印发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三个领域的发展目标。

“争取到2025年,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介绍,由数字新基建激发增长新动能,进而催生产业新赛道。实体产业在数字新基建的“土壤”中孕育、发展、壮大。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三个产业新赛道将是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增长动能,持续不断丰富、充实和拓展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内涵、外延。

具体来看,到2025年,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上海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几天后,上海又公布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

根据规划,上海将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具体在数字新基建方面,主要培育5个子赛道:软件与算法、云原生与智能计算、新一代网络、区块链、元宇宙。

例如,加快发展以算法为核心、算力为基础、数据为驱动的智能计算产业,推动云服务迭代升级。超前布局Web3.0等新一代网络形态,强化6G等前瞻研发和部署;打造空天一体的卫星互联网,探索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新模式。

“面对数字底座产业生态中的机遇,我们将从算力+网络等数字新基建的专业能力和公共平台入手,与各行业专业机构和企业合作,构建行业特色‘融合新基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底座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驱动先进数字生产力。”任吉表示。

这些新赛道、新动能,无一例外需要“数字底座”的加持。有着“最快网速”的上海,目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作为唯一一座同时被三家运营商选中的首批5G试点城市,上海也是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全国主流5G核心人才占比超52%。

华为公司曾介绍,华为的5G研发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其次在成都、深圳和西安。华为上研所的5G布局主要是5G基站、5G核心网、5G芯片、5G终端(手机)四个主要产品系列的研究、开发、测试和交付。而在华为上研所不远处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能找到中兴上海研发中心、紫光展锐等5G基站设备、终端器件公司。

截至10月,上海已累计建设超6.5万个5G室外基站、24.9万个5G室内小站。近期,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关于推进上海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建设的通知》,加快智能制造数字底座建设,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在GDP破4万亿,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阶段,上海也在找寻新的赛道和增长空间。

有业内专家认为,智能工厂是当前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主赛道。而“5G+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智能工厂将数字化技术与智能装备进行深度融合,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创造出特别的竞争力。

2022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经济数字化,今年将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数字孪生企业,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

除了5G在数实融合的应用,上海也明确了ICT技术的发展重点。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策源、广泛赋能为导向,推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可靠、更加集成的技术底座;发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载体功能,推动未来智能应用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移动通信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企业层面已开始布局6G研发。

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了6G相关进展,称华为6G正处于场景挖掘和技术寻找阶段,而且认为未来的6G网络将以毫米波为主。

中兴通讯6G研究团队认为,智能无线电、智能覆盖、智能演进,将是6G网络结构的基本技术特征,三维连接、智能MIMO、按需拓扑、按需AI与新视野通信是6G网络基本的使能技术。这些创新技术实例不仅可以用于6G网络设计,也可以用于5G演进网络的需求与功能扩展及其性能提升。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