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苹果申请专利,实体SIM卡即将成为历史?

第一财经 2022-12-02 20:44:21

作者:樊雪寒    责编:宁佳彦

这项技术要想在国内真正推广,还需要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土运营商的支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披露,11月29日,苹果公司“设备上物理SIM到eSIM转换”专利公布。本次公布的专利描述了一种蜂窝服务转移机制,这种机制允许未来用户在不前往营业厅的情况下自行在手机上实现实体SIM卡到eSIM转换。

消息一出,“实体SIM卡即将成为历史”的声音再次出现在网络上。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白晟昊告诉记者,尽管eSIM的相关技术相当成熟,但是这项技术要想在国内真正推广,还需要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土运营商的支持。

苹果试水eSIM

目前苹果在北美销售的iPhone14系列产品已经支持eSIM技术,这项专利直接省去了用户联系运营商或者前往线下门店的功夫。对于用户来说,全面eSIM化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成为运营商的用户,或将不再需要线下业务办理。

白晟昊告诉记者,目前eSIM是未来的大趋势,从硬件的角度来看,eSIM技术能够帮助生产商减少在手机机体上开槽,进一步提升手机的防尘和防水性能。另一方面,eSIM卡的本质是芯片,相比实体SIM卡来说能够为手机主板节省一定的空间。此外,传统SIM卡手机被窃时,窃贼可以很简单地盗取卡片使用,而eSIM卡手机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表示,eSIM用户可以通过线上的数字营销的手段,比如来自社交网站短视频营销等,了解到运营商的套餐方案,并可以轻松便捷地更换套餐。这样的体验更容易被数字化时代的年轻人接受。

目前已经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eSIM体验。小红书博主“路曼曼”表示“激活的时候,只要把旧(iPhone)手机和新手机并排放在一起,系统就会提示‘是否要转移手机号’,点击确认后手机号就会以eSIM的形式转到新手机上。”

在今年八月底美国大型电信运营商T-Mobile US宣布将通过eSIM向用户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免费网络试用服务后,美国另外两大运营商也加入了抢夺用户的行列之中。

电信运营商Verizon随后宣布将向潜在用户提供在注册签约前免费试用Verizon网络的服务。近日,AT&T也宣布通过其Cricket预付费服务提供类似试用服务。

从产业链来看,eSIM主要涉及CA认证机构和相关芯片厂商、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终端以及模组厂商。华西证券的研报显示,过去运营商掌控着SIM卡的定制和发行,而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对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到芯片厂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在eSIM技术方面都有布局。其中紫光国微(002049)子公司紫光同芯多次中标eSIM晶圆采购大单,东信和平(002017)、恒宝股份(002104)、天喻信息(300205)等公司在eSIM产品和相关安全通信模组方面都有布局。

技术普及尚需时日

eSIM卡概念由来已久,相应技术也相当成熟。其实,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曾在eSIM卡领域过试水。早在2018年3月7日,中国联通就率先宣布在6座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同年6月和10月,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相继宣布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至2018年10月底,三大运营商eSIM业务均已展开布局。

近日,工信部在回复网友提问中表示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将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不过就国内目前状况而言,无论是“一号双终端”还是“携号转网”都尚未摆脱对于实体卡的依赖。即便是看似摆脱了SIM卡的智能手表也需要用户单独持有一张实体卡。

上海一家电信营业厅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来营业厅咨询eSIM卡的业务的顾客中有多半是询问如何在智能手表上开通eSIM卡的,也有一小部分顾客咨询过如何在一台手机上把SIM卡转成eSIM卡的。

Counterpoint分析师Ivan对记者表示,要想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推广eSIM技术,通信运营商是必须要过的一关,而其中首要考量的是安全问题。“中国通信运营商对于信息安全的标准要严于欧美市场,这也是eSIM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

赵晓马告诉记者,eSIM的推广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运营商看到了eSIM推广和赋能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生态的繁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必然会遇到诸如:用户黏性下降、失去业绩突破的新增长点等问题。“这其中既需要运营商提升素质、对用户开展使用教育,也需要政策法规进行配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