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透露,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已到达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每十万人十张的水平。
焦雅辉还表示,国家卫健委要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4%的比例,此外对于各个专科ICU要按照综合ICU的标准来进行扩容改造和建设,再按照4%的比例建设可转换的ICU床位,以便在需要时候可在24小时内迅速的转换成重症ICU的资源,从而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比的8%。“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要求各地都要在12月底之前完成。”她在发布会上称。
在重症医学医务力量的准备方面,焦雅辉表示,将按照现在的床医比和床护比再额外扩充20%—30%的医疗力量作为重症资源的补充,以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医务力量快速补充到重症医学专业的队伍当中来。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还要求,各级综合医院要对那些核酸阳性而且有基础疾病需要治疗的患者设立相对独立的缓冲空间,门诊和病房不得拒绝接诊这些患者。
“也就是说以后这些综合性医院都是可以接收阳性患者的,这也要求综合性医院充分做好应对接收大量阳性患者的准备,尤其是对于新冠合并基础疾病加重的这些患者,要提高这部分患者的诊治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上海疫情期间,张继东作为仁济医院医疗队领队,协助和支持上海新冠定点医院周浦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他对新冠期间医院的管理拥有充足的实战经验。
张继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像仁济医院这样的上海头部综合性三级医院的ICU床位占比已达8%-10%。“这已经是按照国家卫健委规定的ICU最高的配比来建设的。”他表示,“但是要知道,我们的这些重症床位不仅仅是治疗新冠患者的,还需要用于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张继东强调,未来疫情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而医院患者阳性激增几乎是确定的事。未来一旦大量重症患者需要医院救治,重症病房是否够用?
对此,张继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肯定要有相应的扩容预案,如果ICU床位不够用,那么就要把有条件的普通病房转为ICU病房。因为重症患者要再转到其他定点医院也不太现实,只能在自己院内解决,这时候就要看各家医院的预案是否做得充分了,也是考验医院平战结合能力的时候。”
他认为,重症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上海疫情期间,我们有全国医护人员的支援,现在全国各地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都要靠自己的力量,这时候ICU的医护人员肯定会出现短期的紧张,未来人才的培养肯定还是一个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张继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地方监管的不断完善,多个互联网平台方也相继提出或增加“从业门槛”。
气胸的治疗非常平常,大多数人规范治疗后均可有效控制病情,方大同之所以走得早,可能与他体弱消瘦,免疫力低下有密切关联。
“我们像活在玻璃瓶里的人,瓶外的铁锤随时可能落下。三年前讨论的未来技术,如今已成为基础工具。瑞金医院选择主动打碎瓶子,找到AI在临床应用中的刚需。”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领域职务犯罪1800余人。
药品监管部门确认存在质量风险的药品耗材,河源市医保局将提请上级医保部门依据采购文件规定及时处置,坚决维护广大患者用药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