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互联网医疗能否助力“轻症挤兑”软着陆

第一财经 2022-12-19 14:38:14

作者:朱媛媛    责编:姜筱舟

互联网诊疗的首诊权限在疫情特殊情形下取得突破,新冠相关症状治疗可直接在线开具首诊处方。而此前,互联网诊疗被限定在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环节,从未放开首诊资质。此番针对新冠患者放开互联网首诊,可以视为疫情特殊情况下的权衡变通,但也不失为日后从法规层面重新评估互联网诊疗扩大服务半径的契机。

优化防控政策后的两周,第一波疫情高峰正在冲击医疗机构, 伴随医院门诊与高校逐步放宽核酸查验,医护感染数字上升,大众四处找药囤药,医院床位特别是ICU大概率将成为下一个受压的医疗资源,“轻症挤兑”能否顺利软着陆成为走出疫情的一个重要变量。

 

 

互联网问诊破题

互联网问诊不仅可按病情轻重缓急分流新冠患者,一定程度上减缓线下医疗机构就诊压力,还可以承担非新冠患者特别是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复诊的功能,保障医疗资源紧张时非新冠患者的就医需求。

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在线开具治疗新冠相关症状的处方,通过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同时也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就医指导、预约诊疗等服务。

 

 

不少公立医院也在积极开辟互联网医疗就诊渠道。以上海为例,12月8日,作为新冠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增互联网医院新冠门诊服务。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医服务号发布消息,针对头疼脑热犹豫是否要去医院的人群,开通互联网医院病毒性感冒专病门诊。12月11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分批发布各区健康服务热线和就诊信息。

多家第三方在线问诊平台也动作频频。好大夫在线称,平台首页上线“发热门诊”功能,由全国三甲医院主治及以上医生提供服务, 3分钟以内可接诊。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增设成人发热问诊和儿童发热问诊,最快60秒接诊。京东健康升级“防疫关爱门诊”专区,提供24小时问诊服务。

 

互联网诊疗的首诊权限在疫情特殊情形下取得突破,新冠相关症状治疗可直接在线开具首诊处方。而此前,互联网诊疗被限定在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环节,从未放开首诊资质。

事实上,自2014年获得市场关注从而吸引大量投资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期间几经起落。据统计,仅2020年,我国新成立的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244家,发生26起融资,融资总额超107.36亿元。但监管层对于行业边界界定高度谨慎。2018年7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要求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再次明确禁止首诊。

早在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撰文称,在医疗资源承压情况下,互联网首诊可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有:现有政策仅允许现有医院+互联网,以至于现有互联网医疗企业需要找医院合作;互联网出身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只能做诊疗之外的非核心业务,给医患提供线上咨询、挂号等服务,最多实现“轻问诊”;首诊必须在实体医院里,意味着异地互联网医院无法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参与到病情的治疗,这也是“微医“ “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机构尽管在2020年武汉疫情初期组织了很多医生义诊,但没有起到相应作用的原因。

此番针对新冠患者放开互联网首诊,可以视为疫情特殊情况下的权衡变通,但也不失为日后从法规层面重新评估互联网诊疗扩大服务半径的契机。

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在不断探索。2020年1月29日,上海市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发布信息,首批8家市级医院试点开通互联网在线问诊,针对发热门诊及其他慢病提供线上问诊服务。

今年上半年,上海因疫情封控期间,阿籽(受访者)突发不适,在没有医生诊疗的情况下不能配药。无奈之下,尝试线上问诊。

 

 

 

“先挂号写病历,平台会自动分配到相应医院的医生。”阿籽选择了图文问诊方式,将自己的情况以及病例通过图片和文字发给医生,医生随即根据阿籽提供的信息给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案。阿籽问诊的线上平台,接诊的大多数为三甲医院医生,图文问诊的价格从10元到300元不等,电话问诊的价格从50元到499元不等,部分医生也可以进行视频问诊。“分配的医生随机,但给我看病的医生还是很尽责的。”

和阿籽的情况类似,同在封控期间需要复诊的小雨(受访者)也选择了线上问诊。慢性病较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病程长,一旦患病,患者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问诊、复诊。线上问诊能够避免交叉感染,一定程度解决疫情引起的看病难的问题。除此之外,节省等待时间等优势也让更多的慢性病患者选择线上问诊。

 

药品流通网络拓建

2022年最后一个全民高频用词可能是“备药”,实际上药品缺乏问题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因疫情封控时期尤为突出,封控区内患者的购药求助大增,无法及时配药的患者则面临用药延迟和断药危机,其中,慢性病患者成为疫情中脆弱群体。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公开提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药不能停”,若病情有变化或者有疑问,可以先和家庭医生联系,也可以通过线上医疗平台进行咨询再确定是否线下就医或调整药品。年轻的青青(受访者)就遵循了这一意见,她所患慢性疾病较多,在封控期间面临着治疗中断的风险。“大大小小的问题中,最需要持续治疗的就是糖尿病。”因为自身病症较轻,青青遵循医生建议,逐步拉长注射针剂的间隔时长,并依靠之前储存的大量保肝药物规避针剂的副作用,但尿酸、转氨酶等需要去医院进行血检的指标她无法得知,“就只能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判断一下,还有就是医生的远程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苦恼除了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医疗资源挤兑难以寻找到合适途径复诊、开配处方药等问题外,配送成为诊疗流程中最后一道坎。

 

 

粥粥(受访者)是一名线上求助志愿者,上海疫情爆发后,她就参与到线上救助的志愿者行动中。“在求助平台后台,我看到很多人的求助与慢性病药物有关,购药困难和配送阻碍成为他们面临的巨大问题。”

粥粥表示,一般与老年人有关的求助最为紧急和重要,志愿者们会优先处理。在我国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的背景下,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慢性病占比高达62.3%,许多老年人存在同时患多种慢性病的现象。但其中不少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封控中难以进行网上购药或进行求助。

电商在药品的可及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多种类药品的中心化供给,电商可以弥补线下药店药品种类和储备不足的短板。尤其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而言,网上复诊开方、配药可以免去“因药就医”的繁琐。

然而,因为药品的特殊属性,药品网售的合规化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2019年12月,《药品管理法》部分解禁了处方药的网络销售途径,从而为药品流通网络的真正构建开启了绿灯。

疫情又使得网售处方药的落地进程大大加速。2020年2月5日、8日,国家卫健委接连两次发文,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降低患者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

不过,互联网医院的配送仍存在堵点。据了解,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大多通过国药、上药企业平台进行药品配送,由于受药品库存、快递站点消杀、快递员人手不足等因素,药品配送时间较以往有一定延长。医院有时会建议用户优先选择跑腿下单。

疫情高峰的来临,或成为互联网医疗机构、医药库房、电商平台、配送骑手加速磨合的一次压力测试。

 

分级诊疗再认识

参照海外经验,奥密克戎疫情高峰会在1至3个月内到来。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明显减弱,但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缓解第一波冲击强度,拉平高峰曲线是重中之重。什么样的新冠感染者需要转诊至医院进行治疗?如何在“轻症挤兑”中保留足够医疗资源给常规疾病患者?强化分级诊疗机制重获关注。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提出多年,社区家庭医生配比逐年提高,但推进过程难言一帆风顺,实际效果也未完全达到政策预期。面对此次疫情大考,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被再次强调,但基层医疗机构多年来在硬件、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尚有诸多问题待解。而家庭医生在人员数量和提供服务的频次上也依然不足。

社区分流能力有限,互联网诊疗成为分级诊疗另一种选项。作为实体医疗机构服务的延伸,如今互联网医疗在平台建设、服务流程、一条龙配送等方面进步显著。

 

 

 

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医院的数量不断增长,至2021年6月已达到1600余家,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在数量和占比上具有优势。2020年后,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创新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参与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同时,各地省级卫生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牵头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并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加入。线上问诊平台逐步实现了线上问诊、线上购药、慢病管理以及医保覆盖等多种功能,为居民求医问药带来了便利。

中国互联网医院用户问诊类型大多是肠胃、内分泌、心血管、眼科和感染,主要集中在轻症慢病、突发性常见病和病后管理三个方面。在这些方面,线上问诊相较于与传统医院问诊存在一定优势,能够为线下医院减轻问诊复诊压力。从线下到线上,可选择的问诊方式逐渐获得患者认可。

对于线上问诊这一新的领域,部分医生表示愿意尝试。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科室都需要去发热门诊例行坐诊,但在线下医护资源紧缺的同时,如何确保线上诊疗有足够的医生坐诊,仍是现实难题。根据《2020中国医生洞察报告》,13%的医生疫情期间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是线上诊疗的一大挑战。

此外,中医在线上问诊方面障碍不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把脉、观察气色等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碍于线上问诊的交谈方式,中医在线上问诊的占比并不高。中医药中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疗法,可以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有利于对慢性病的综合治疗。如何将中医诊疗纳入互联网诊疗模式,亟待创新与实践。

虽然阿籽初次体验线上问诊比较顺利,但她也提到线上问诊依旧有不便之处,譬如在封闭期间平台方也不能配药,只能给出解决方案,不能用医保支付等。阿籽认为,线上问诊一般是用在“救急”的情况,大多数医生还是会建议线下再次检查。

 

 

事实上,分级诊疗的意义在于对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调度,这也正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势。线下医疗资源的紧张如果仅在某一阶段发生在部门地区或部分医院,那么来自全国的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八方支援”。

此外,互联网医疗也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向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即便所有的诊疗环节无法都通过线上解决,但也不是所有的诊疗环节都必须去线下,时间空间上的“错位匹配”将有助于缓解实体医院所受的冲击,也为更好地满足病患多样化需求。

随着更大体量的感染,未来重症患者也可能相应增多。提高医疗系统应对冲击能力,激发医疗服务各方动力,完善就医送药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谋划,创新探索。妥善应对“轻症挤兑”,即是为可能到来的“重症挤兑”做好准备,也是为互联网诊疗与实体医疗机构融合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本文由陈旭涛、胡珊、王亚琪、郭文杰、杨婕共同撰写,朱媛媛数据新闻团队原创出品。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