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养老金启航,这只是开始 | CFV 圆桌

第一财经 2022-12-21 22:24:36

作者:杨倩雯    责编:林洁琛

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更看中个人养老金背后关于养老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所衍生出的更大机会。

11月25日至今,万众期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扬帆起航已近满月。

“这只是个开始。”在12月21日举办的“2022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的养老金融圆桌论坛中,来自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

有机构预测,个人养老金将迎来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不过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更看中个人养老金背后关于养老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所衍生出的更大机会。

个人养老金就像“药引”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市场。

“国泰君安研究所做了一个测算,未来5年到10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带来5000亿元-3万亿元规模的增量,后续随着制度的不断优化,增速可能会更快。”国泰君安金融产品部总经理李可柯表示。

面对这一市场翘首以盼多年的政策,各个金融机构均已迅速展开行动。李可柯称,在11月28日上午9点整交易时间一到,公司首批客户即正式开户交易,第一周即有2000多户客户成功开立交易账户并购买了其代销的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万家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徐朝贞也在圆桌论坛上介绍称,11月28日公司旗下4支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就已正式在15家销售机构上线销售。

“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友邦人寿首席客户官姜利民表示。在他看来,兴奋的原因不止是因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本身,更在于其引发的养老意识觉醒所带来的更大市场。“并不是说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以后,我们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就能一下解决。它更像一个‘药引’,借由一个好的制度来引发大家对养老的关注、讨论和思考,从而开始做养老的规划,由此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空间才是‘大头’。”

徐朝贞也同意这个观点。“不管市场怎么估算,是500亿也好,还是上万亿也好,但目前居民存款已达110万亿元,个人养老金还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透过这个制度,将居民的存款金额转化成长期的投资。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只是开始而已,我相信未来影响的范围和层面还会更大、更广、更深。”

这种客户意识的改变将带来怎样的机会?北美精算师、上海融金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包虹剑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将给金融机构带来资金、客户、市场三方面的机会。具体来说,资金层面,个人养老金会带来一定资金增量,但相对于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来说比例较小,更重要的是客户和市场方面的正向推动。在客户层面,当客户的养老意识被唤醒,养老储备就成为了刚需。在此情况下,储蓄比例过高则未必是养老储备的最优配置,需要进行一定的资产配置来体现时间和复利的价值,由此引发的居民资产再配置对个人养老金内外的整个养老金融行业均有促进作用;而在市场方面,当一部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移到资本市场,从个人散户转移到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进一步长期稳定和理性投资趋势无疑具有益处。

细分到具体的金融子行业,姜利民表示,保险行业将面临三大机遇:首先,保险公司可以开发长期的收益确定型产品,在个人的养老资产配置里作为一种独特的补充,解决养老稳定资金来源的问题;第二,重大疾病叠加医疗通胀下的医疗开销往往是老年人退休之后的重要开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高杠杆的健康险产品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三,保险作为养老金的支付方,可以将上下游的养老服务资源链接整合在一起,包括养老方式、医疗协助、长期护理等。

同样,个人养老金制度也正在将机会带临券商和基金行业,不过李可柯和徐朝贞均认为未来机会与挑战将共存。

“个人养老金会带来巨大的增量资金,同时这也是一笔‘长钱’,客群需求不同于以往的交易性需求,对长期稳定的要求会更高,这一方面会推动产品的设计方和发行方打造更丰富的稳健型产品,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价值趋向也会被进一步引导。同时,对于券商这样的销售机构而言,客群的覆盖面更大了,交易频次更高,也会带来除个人养老金以外的更大资金增量,但反过来说,这对于我们的服务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李可柯分析称,客户认知的改变会使得他们更为关注家庭财富规划、资产如何配置,这对于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的要求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怎样去顺应这样的需求调整业务模式,并在调整的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以及服务工具提升服务理念和方式,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而在公募基金行业,129只养老目标基金是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重要“生力军”。在徐朝贞看来,养老目标基金可以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果实与养老金做很好的结合,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是引导公众长期投资的好机会。但同时,当民众将储蓄转为较为长期的养老投资时,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提供足够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来满足需求就成为了一种考验。“从我的角度来看,养老金制度不但只是给予,更大的则是一种挑战。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反而可能对一般投资人养老投资的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机构要具备这些养老金融能力

巨大潜力和巨大挑战并存的未来,金融机构其实早在政策落地前就开始准备。

以公募基金为例,徐朝贞介绍称,虽然万家基金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特设的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在政策落地后再推出,但其实2018年公司已开始“花很大心思”为此做准备和报批,而养老目标基金四年的试点为此次多只Y份额产品纳入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奠定了基础。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包括129只养老基金产品、7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已纳入其中,而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也将在不久之后出现在产品列表中。但参与圆桌论坛的四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然进入实操阶段,但如何成功地将自己从传统金融机构彻底“变身”成为一家在显性指标和隐性能力上均优质的养老金融机构,还需要各个金融机构进一步“修炼内功”。

包虹剑给出了她所认为的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的四大核心养老金融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养老财富配置能力、养老规划能力、养老服务整合能力。“前两者更接近传统金融,养老金投资所追求的并非是纯粹的收益最大化,而是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因此需要有与养老金特性匹配的资产管理,且需要配置流动性、长寿风险、信用风险等因素。而后两者,则更加偏重于养老金融领域。”包虹剑认为,针对养老业务的客户,金融机构要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变为生命的现金流规划,这其中不仅涉及投资,还涉及风险保障等方面。而养老服务能力则涉及到多层次的服务和整合,是一种长期战略性的能力建设。

事实上,金融机构们已经开始努力建设这些长期的隐性能力。

姜利民表示,友邦人寿目前正在为参与个人养老金做产品和系统方面的准备。除此以外,还将进一步丰富长期储蓄年金类产品,以适应不同类型细分市场的风险偏好;其次,将加大健康险发展,尤其是针对次标体的产品,用保险的高杠杆解决退休后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看护问题;另外,则是作为资源整合方将养老相关优质资源链接起来满足客户的养老服务需求。

“如何将以客户为中心落到实处,其实最核心的一点体现在了指标考量的改变。对于养老业务,我们放下了对于短期KPI的考量,而去着眼长远。因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北极星指标’,即围绕客户的资产增量与客户的活动量交易频次去考量我们对于这个业务的推进。”据李可柯介绍,在指标体系改变的引领下,国泰君安将围绕个人养老金业务构建“客户圈”、“朋友圈”、以及“价值链”、“供应链”,将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与客户利益联系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