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工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李纵:数字普惠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发展方向

第一财经 2022-12-21 22:37:41

作者:徐燕燕    责编:林洁琛

对于国有大行来说,线上化一定是趋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覆盖面。

12月21日,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副总经理李纵在主题为《数字普惠时代,银行业如何“贷”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圆桌讨论中表示,数字普惠是可期待的,也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比较有效的路径和持久的发展方向,对于国有大行来说,线上化一定是趋势,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覆盖面。充分运用好数据资产和金融科技手段,把数据化经营理念和创新应用融入到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流程中去。

普惠金融要兼顾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服务实体经济上。李纵表示,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如何进一步服务好小微企业,给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普惠金融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概括来说,三个方面:

第一,从政治性的高度理解普惠金融服务。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中,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把握好定位,用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现国有大行的担当。

第二,以人民性的广度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二十大报告充满了人民情怀,报告的全文有170多次提到了“人民”二字,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客户至上,服务实体,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体现我们的温度。

第三,从专业性的深度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二十大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本领。这些年随着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大型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是试验田,我们在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以专业能力来支撑业务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服务实体经济中,体现国有大行的作为。

普惠金融发展的工行经验

李纵表示,不管是数字化转型,还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综合服务,还是政银企三方共同努力搭建更好的金融生态,都是普惠金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她以工商银行普惠金融工作为例,工商银行一直以来做普惠金融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做真、做实、做好、做活、做持久。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的普惠贷款保持了较快的增速的发展。工商银行自2018年以来平均增速是43%,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已经是2018年的5倍。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在惠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承担了部分的抵押物保险费用、评估费用、抵押登记费用,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开户手续费、账户服务费,还有转账汇款等费用是全免的。今年前九个月,小微企业在工商银行综合的融资成本又比去年下降了60多个BP,远远高于今年以来LPR的降幅,工商银行在保持市场比较低的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持续惠企让利。

在保持高增速的同时,如何控制好风险和成本?李纵概括为三方面的经验:

第一,坚持数字普惠发展方向。工行通过充分的数据应用,来打造新的产品体系和新的触达体系,实现线上7×24小时触达。另外,构建集中运营的体系。“数字普惠使得我们能够在总行层面做集中运营,把我们的运营成本降下来,反哺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样会下来。另外,我们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这个是最主要的坚持方向。”李纵说。

第二,坚持综合服务小微企业。工行明确提出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三融”服务,融资就是提供资金,融智就是帮助它成长,给它做免费的咨询、融资顾问、财务顾问以及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参考等。李纵进一步介绍称,“我们提供融商的服务,把工商银行的客户变成客户的客户,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环球撮合荟’——一个小微企业的撮合平台,提供7×24小时的线上全免费的金融的综合服务。通过这种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不仅给小微企业输血,我们还在帮助造血,企业好了,普惠贷款的质量也会上去,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坚持倾斜资源惠企支企。李纵表示,工行一直致力于减费让利、助企纾困,特别是聚焦一些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一些专属服务。比如,有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门服务方案;针对个体工商户,有“商户贷”这个专门的产品;针对外贸企业,跟海关总署合作,有专门的“跨境贷”产品;制造业企业,有专门的拿工业厂房来作为抵押物的产品,“e企快贷”,帮助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企业能够更好的成长,倾斜全行的资源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

数字普惠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疫情的影响,国内实体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资金在流向这些实体经济的下沉环节中遇到了哪些“堵点”?

李纵表示,一方面从经营主体自身来看,疫情以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出现了两个分化,一个是经营还不错,本身经营质效还好的小微企业,有一些有“猫冬”的心理,没有融资需求;还有一些企业,因为疫情的影响,确实是比较困难,金融机构持续给它供血的同时,它们未来能不能还本付息?这些企业有没有可能成为僵尸企业?对于这类企业,金融机构要做一些判断。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怎样能够精准识别或者准入放贷款的小微企业。怎样了解到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其实是很复杂的。往往需要很认真的甄别、综合研判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交易流水、完税情况、水电费使用情况、用工情况等。我们需要的信息维度是非常多元的,涉及到的部门机构是很多的,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又具备散、小、频、急的特点,如果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很好的手段或者产品来解决,在高效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有挑战的。”李纵直言。

在她看来,近年来数字普惠快速发展,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数字普惠是可期待的,也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比较有效的路径和持久的发展方向,对于国有大行来说,线上化一定是趋势,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覆盖面。充分运用好数据资产和金融科技手段,把数据化经营理念和创新应用融入到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流程中去。”她说。工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把数字化创新全面融入到客户、产品、风控和生态的全链条,就是把数字化的客户准入、数字化的信贷决策、数字化的智慧运营和数字化的风险控制,不断完善优化,做到日益精准。

与此同时,李纵也提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潜在的风险问题。她指出,数字普惠,基于的是数据的应用、是模型的使用,模型的精准性就很重要,所以要通过实践的积累来迭代优化决策模型,这是比较重要的风险点。数字普惠是标准化的产品,如果模型不准确,很容易产生批量的风险。按照工商银行的实践经验,通过统筹做好数字普惠和专家治贷的结合,将科技和人高度融合。

“小微企业的数据信息维度是非常多的,想要精准地给一个特别小的个体做一个精准的画像,又是一个批量的画像,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困难就是,对接的各个机构数据的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也不一样,储存的字段有差异,有很多数据是缺失的,很多的数据我们清洗之后,质量也是不高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一方面是通过不断实践的积累,不断优化迭代我们的模型,另一方面,专家治贷的介入,必要环节的线下核验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发展得更长远、更久远。”李纵表示。

据了解,工商银行这些年在数字普惠领域形成三个产品线,一个是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一个是抵押类的e抵快贷,还有一个是专门的数字供应链。“我们大概80%的余额和85%以上的增量都来源于数字普惠的模式,目前来看,资产质量也是不错的,千分之几的不良率。所以我想未来一定是可期的,但是路还很长,需要数据不断的完善,模型的不断优化,以及辅之专家治贷的支撑。”李纵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