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初步搭建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速。
12月28日,A股数据确权板块集体拉升,截至收盘,安妮股份(002235.SZ)、华媒控股(000607.SZ)涨停,中广天择(603721.SH)、天舟文化(300148.SZ)等多股跟涨,而佳华科技(688051.SH)月内涨幅达到32%。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初步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蓝象智联创始人兼董事长童玲向第一财经分析,“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隐私计算技术将成为数据要素产业的基建设施。作为破解数据安全的最佳技术解,隐私计算技术是当前释放数据价值,助力数据匹配和交易的重要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隐私计算(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前提下通过协作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联合分析。
“数据二十条”提及,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对不承载个人信息和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推动按用途加大供给使用范围。
童玲认为,隐私计算能够实现不流通原始数据,只流通数据经计算后的要素价值,真正实现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及数据产品经营权的‘数据产权三权分置,从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同时,“数据二十条”全文中还提及,要“审慎对待原始数据的流转交易行为”。童玲强调,政策中的这一表述,说明传统的基于明文传输的原始数据流通模式已经难以继续,隐私计算将会成为数据流通的新范式。
针对数据要素型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得到全力支持,数据要素型企业迎重大发展机遇。
“数据二十条”中也提到,要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鼓励各类数据商进场交易。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设立的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过30%;“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未来,随着“数据二十条”对数据基础制度的明确,随着产权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安全治理制度4方面数据基础制度的构建。
申港证券认为,数据要素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拥有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以及保障数据数据安全的企业,有着较好的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认为,数据要素未来或成为GDP增长的推动力量,建议关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生态保障等数据要素产业投资机会。
数据财政体系构建可重点从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以及运营过程进行实现路径的设计,核心问题包括数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职责划分以及数据运营过程的税收获取途径以及体系设计等方面。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级各类交易场所和机构提供统一登记确权、统一授权存证、统一供需撮合、统一质量评估等公共服务,可考虑允许第三方服务机构依托该平台提供数据质量审计、数据资产评估、争议仲裁等更多衍生的专业服务。加强数据集聚统一到政府平台的一揽子制度保障,建立个人信息授权-确权-运营制度,在数据管理整体法律框架下,建立公共代理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统筹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突破数据要素市场监管面临的突出瓶颈,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监管体系,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有机协同的治理模式,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安全长效运行,正在成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数据、技术和场景融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数字中国最终流通的血液就是数据。
要进一步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