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58.70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5.7%。其中,出口1504.10亿元,下降4.1%;进口2154.60亿元,下降6.8%。1-11月上海实现进出口总额3824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
从经营主体看,11月,国有企业出口104.51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35.1%,进口233.12亿元,下降11.3%;私营企业出口601.2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7.7%,进口528.68亿元,下降7.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91.32亿元,下降14.6%,进口1388.89亿元,下降5.4%。
从贸易方式看,11月,一般贸易出口794.3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8.8%,进口1319.26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8.2%;加工贸易出口382.31亿元,下降28.8%,进口195.52亿元,下降20.2%。
从主要贸易产品看,11月,机电产品出口1077.0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1.0%,进口951.79亿元,下降5.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20.63亿元,下降16.5%,进口645.73亿元,下降5.5%。
从主要出口市场看,11月,对欧盟出口316.7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6.6%;对美国出口229.58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27.9%;对日本出口123.73亿元,下降2.6%;对香港出口112.52亿元,下降37.6%。
海关正在密切监测3月以来的外贸发展形势,整体的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
当前外贸主要矛盾是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而高基数让同比数据增长更不显著,预期3月份出口将回升向好。
记者走访了多家长三角外贸企业发现,除了食品行业以外,从纺织上游的辅料,到下游的成品服装,多个传统行业的外贸人,都感受到了外需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外贸承压之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2月,汽车企业出口32.9万辆,环比增长9.4%,同比增长82.2%。
从各经济体进口增速来看,在去年11、12月份,其从中国进口同比的下滑明显高于整体进口的下滑,疫情冲击明显深化了2022年底中国出口的下滑区间。而在主要经济体从中国进口下行背景下,东盟、俄罗斯、拉美等国对中国的出口拉动仍然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