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类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这里有75种解答

第一财经 2023-01-17 10:25:31

作者:江晓原    责编:李刚

在外星人这个问题上,科幻作家应该是目前相对最可信的——官员和科学家通常并不掌握比科幻作家更多的知识或信息,却明显比科幻作家思考得更少。

科学外史II(13)


“外星人”是一个介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问题。“严肃的”科学家或人文学者往往回避谈论“外星人”问题;有的学者甚至表示,“外星人”只是一个借口或幌子,目的是让人们可以安全地谈论伪科学。而一般尚未对这一问题思考过的人,往往逮住学者就问: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啊?

对“费米悖论”的75种解释

人类谈论外星人已有数百年历史,进入20世纪又有了多种科学的探测努力,但外星人迄今为止从未现身。从1950年代之后,“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这个问题就得名“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或称费米佯谬,得名于物理学家费米的一句随口之言),有各色各样的人先后来尝试解释“费米悖论”。

十多年前,穆蕴秋在我指导的博士论文《地外文明探索研究》中,曾参考过斯蒂芬·韦伯(Stephen Webb)所著If the Universe is Teeming with Aliens, Where is Everybody? Fifty Solutions to Fermi’s Paradox and the Problem of Extraterrestrial Life(2002)一书。到2015年的新版中,50种解答增加为75种了,这个版本2019年有了中译本《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75种解答》。

书名就是“费米悖论”的简要表述,此书可视为解答“费米悖论”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并非完备无缺。50种或者75种,听起来都挺吓人,其实可以进一步归类,韦伯也是这样处理的,他归纳成三大类:

一、外星人就在地球上,或曾经来过地球(共10种)。二、有外星人,但我们还无法和他们联系(共40种)。三、外星人并不存在(共25种,包括他最后提出的作为第75种的“自己的解答”)。

诚然,韦伯自己表示:“我并不认为这里所列的解答清单已经详尽无遗”,例如在我看来最有思想深度的一个大类——“大沉默”(Great Silence,又译“大寂静”),居然就没有出现在75种解答的清单中。在这个未出现的大类里,应该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的解答,以及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解答。但韦伯不认为“大沉默”是一类认真的解答:“这并不意味着费米悖论可以以一种开玩笑的态度对待”。这还真让我颇出意外。

史坦尼斯劳·莱姆(Stanisław Lem)

最有思想深度的“大沉默”

我们通常都习惯于将宇宙(自然界)视为一个纯粹“客观”的外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至少在谈论“探索宇宙”或“认识宇宙”时,我们都是这样假定的。这个假定被绝大多数人视为天经地义,但是莱姆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宇宙文明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的宇宙”。莱姆的意思是说,人类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有可能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过、改造过的宇宙。

莱姆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完美的真空》中设想,既然宇宙的年龄已经如此之长(150~200亿年),那早就应该有若干高度智慧文明发展出来了。这些智慧文明早晚会展开博弈,比如争夺宇宙资源或统治权,那么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文明为什么不能达成某种共识,制订并共同认可某种游戏规则呢?所以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有可能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改造过的宇宙。

对于这种宇宙规模的规划或改造,莱姆是这样设想的:“工具性技术只有仍然处于胚胎阶段的文明才需要,比如地球文明。10亿岁的文明不使用工具,它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

换言之,所谓“自然法则”只是在初级文明眼中才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而高级文明可以改变时空的物理规则,所以“围绕我们的整个宇宙已经是人工的了”,莱姆所说的“宇宙的物理学是它的社会学产物”就是此意。这种改造,莱姆至少设想了两点:

第一是光速限制:在现有宇宙中,超越光速所需的能量趋向无穷大,这使得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和位置移动都有了不可逾越的极限。

第二是宇宙膨胀:莱姆断言“只有在这样的宇宙中,尽管新兴文明层出不穷,把它们分开的距离却永远是广漠的”。

在这样的宏大设想中,莱姆认为,早期智慧文明(“第一代文明”)来到宇宙游戏桌开始博弈并达成共识之后,他们需要防止后来的文明相互沟通而结成新的局部同盟,因为这样的同盟有可能挑战“造物主群”的地位。而宇宙膨胀+光速限制,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后来文明相互“私通”的一切可能,因为各文明之间无法进行即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就使得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信任别的文明。如果你对某人说了一句话,却要等8.6年(这是光速到离我们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来回所需的时间)才可能得到回答,你怎么可能信任他?哪怕是上当受骗,也必须建立在即时沟通的基础上。

这样莱姆就解释了地外文明为何会呈现“大沉默”——因为现有宇宙“杜绝了任何有效语义沟通的可能性”,所以玩家们必然选择沉默。由此莱姆也就对“费米悖论”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早期智慧文明在制定了宇宙时空物理规则之后选择沉默,所以他们在宇宙大游戏桌上是隐身的,地球人类自然不可能发现他们。

《降临》剧照

信官员?信科学家?还是信科幻作家?

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大沉默”这样思想深刻的“费米悖论”解答,居然被韦伯隐隐归入“开玩笑的态度”之列,不予考虑。

我注意到,韦伯在列举各种对“费米悖论”的解释时,有刻意回避科幻作家的倾向:在75种解释中,来自科幻作家的不超过8%(我只找到了6种)。韦伯显然更喜欢来自官员、学者或科学家所提出的解释。被选中的6位科幻作家,有的人也有双重身份。

莱姆虽是波兰科幻作家,但他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比较罕见的能够同时被冷战双方都接受的作家,他的作品很早就有英译本。至少在科幻圈子里,莱姆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本书作者既然有回避科幻作家的倾向,莱姆没有进入他的视野也就不难理解了。也许在韦伯的心目中,科幻小说作为虚构作品,是很难和“开玩笑的态度”拉开距离的。

至于刘慈欣,他阅读过大量国内外前贤的科幻小说,相信莱姆作品进入刘慈欣视野的概率,肯定大于进入韦伯视野的概率。《三体》中设想的“黑暗森林法则”明显可以归入“大沉默”类中。而刘慈欣脍炙人口的“降维攻击”所想象的宏大场面,正是对莱姆“先进文明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即改变时空物理规则的具象描绘。顺便指出,“降维攻击”现在常被用来表达“不可抗拒的攻击”之意,这倒堪称“降维使用”——这种用法忽略了刘慈欣创造的这个表达的大部分精妙之处。

那么到底信官员?信科学家?还是信科幻作家呢?在外星人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科幻作家是目前相对最可信的——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官员和科学家通常并不掌握比科幻作家更多的知识或信息,却明显比科幻作家思考得更少。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