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发布会上指出,总的来看,2022年我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有所上升,主要还是受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从下阶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多万人,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就业需求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一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逐步落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回归常态,企业生产经营也将逐步改善,将带动用工需求逐步恢复扩大。
二是交通物流、居民出行增加,将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有利于吸纳更多就业。
三是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措施,加大对重点群体,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帮扶,也将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新动能的快速发展也将持续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将成为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推力。
就业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去年我国实际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206万,即便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如期完成就业目标。今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仍有支撑。
我们将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稳步增长,劳动保障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乐观中不可忽视利率变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