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表示,2022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扰动冲击,我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着力抓好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育集群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水平。
二是巩固优势,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战略新机遇,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严防风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着力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有效提升风险协同处置能力。加快落实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抓好工业生产要素保障,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回升是全球制造业初步趋稳的主要动力。
国家将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
要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库机制,以组织项目带动制造业投资,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要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制造业贷款投放的可持续性。
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10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覆盖。
各省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有哪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