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发布会上指出,进入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商务部已经明确,把强化贸易促进、密切供采对接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李兴乾指出,商务部要面向外贸企业办好这四件事:
第一,恢复实体展。落实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国内贸易展会全面恢复线下展,要办好大家比较熟悉的进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重点展会。
第二,用好新业态。促进这几年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挖掘贸易潜力,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
第三,发掘新需求。发挥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的作用,协助各地方组织企业到境外去开展贸易合作。要加强国际细分市场研究,及时共享各国市场的供求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外贸订单。
第四,支持企业“走出去”。为外贸企业跨境商务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支持企业以各种方式推介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境外办展规模。
记者走访了多家长三角外贸企业发现,除了食品行业以外,从纺织上游的辅料,到下游的成品服装,多个传统行业的外贸人,都感受到了外需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外贸承压之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归根到底,今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我们信心更足。”
商务部会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下更大力气,努力把优质的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引进来。
疫情导致大量外贸企业3年来只能靠邮件维系既有客户,获取有限订单营收。当一些企业主排除万难出海抢单,他们再次亲眼看到的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