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加快构筑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上海市宝山区又发布一系列科创新举措。
2月7日下午,2023年宝山科创生态圈建设大会在临港城工科技绿洲举行,揭牌了四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项目。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区,宝山要构筑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翟磊在会上介绍环上大科技园建设情况时说道,2022年新增4大核心基地,总数达9个,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去年落地企业202家,转化科技成果25项;累计培育企业325家、转化科技成果58项,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落地企业从2021年的123家增长为325家,增幅达164%。”翟磊说。
成果转化加速落地背后,宝山的“先投后股”是关键,会上首批“先投后股”项目揭幕。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往往难以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启动资金。如何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资金寒冬?
2021年7月,宝山区揭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任务,通过路径创新、评价创新、流程创新,帮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逐步探索形成可持续的“政府引导+市场接力”资金支持方式。
1年多时间,从起草方案、多方论证到启动征集、项目遴选,宝山建立了“先投后股”一套涵盖“试点方案、研判遴选、专家评审、评价体系、签订协议”各环节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自去年9月份宝山正式启动项目征集以来,共征集到48个项目,最终遴选出7个首批立项的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拟扶持资金总额5950万元。
翟磊透露,2023年,环上大科技园将围绕“成果端、需求端、平台端、服务端”,努力构建完备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家。
新的一年,宝山区将在底层运行机制上持续实现新突破。
超大特大城市政区治理研究,之所以研究方法上要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赋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促进邮轮旅游与全域旅游结合,延伸保税、补给、维修等邮轮产业链,打造中国首选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邮轮旅游重要枢纽。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加快向“强功能”跃升。接下来还有哪些重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