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车企披露1月产销快报,其中,长城汽车、江铃汽车、广汽集团等大多数车企1月销量录得同比下降,海马汽车1月销量同比增长23.52%。
长城汽车:1月总计销量6.15万台,同比下降44.96%
江铃汽车:1月销量12230辆,同比下降39.30%
广汽集团:1月汽车销量为14.69万辆,同比下降38.07%
上汽集团:1月整车销量23.8万辆,同比下降47.75%
东风汽车集团:1月汽车销量10.81万辆,同比降64.4%
东风汽车:1月份汽车销量为5468辆,同比下降68.17%
海马汽车:1月销量为1901台,同比增长23.52%
从盘面来看,汽车板块大涨,截至今日收盘,汉马科技、动力新科涨超6%,福田汽车、塞力斯涨超2%,江铃汽车、海马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等均涨超1%。
1月销量数据为何出现同比显著下滑?对此,光大证券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2022年年末需求透支;第二,春节季节性波动;第三,消费者降价预期下存在观望心理。
华创证券指出,2月考虑政策透支效应尾声,以及春节返工情况、实际工作天数,估计零售逐步恢复但数据仍较弱,但3月零售有望重新恢复至正轨,此外2~3月生产端将有所恢复,行业可能短暂重回补库状态。近期汽车板块表现活跃,主要源自12月以来市场整体上涨,叠加特斯拉降价催化,新能源车板块的一季度行情有所提前,并向中小零部件外溢,标的估值显著受市场整体影响。如果整体市场投资情绪持续向好,部分标的伴随业绩、逻辑的持续演绎,估值可能突破前期高点。
光大证券认为,市场基于销量最悲观预期已过,各地因地制宜的扶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叠加近期车企陆续降价,带动市场对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表现的信心有所回暖,符合我们此前对市场高估销量承压风险但低估业绩下修风险的判断。维持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900万辆,预计最大变量仍在于疫情、车企定价策略、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产业链的年降、业绩下修风险或逐步发酵。预计行业竞争加剧,头部集中化趋势或进一步显现。
里维安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称,受关税政策影响,公司每辆车的生产成本预计将增加“数千美元”。
吉利系加速调整。
“四季度的表现取决于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而不是等到四季度再来发力。”秦力洪说道。
最新上险量数据显示,3月31日~4月6日,小米汽车销量为0.5万辆,排名下降3位至21名。
券商认为,整体市场呈现风险偏好提升的趋势,创新药是较佳映射子版块;建议延续科技领域中端侧AI+国产算力+军工+锂电+港股创新药的主线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