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介绍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有关工作进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情况以及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有关情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有关工作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王大鹏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一是完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拓展绿证交易平台,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市场的衔接。二是制订交易规则,进一步明确绿证核发机构、交易平台、交易主体等绿证市场主要成员的权利义务,系统设计绿证账户管理体系,规定绿证核发、交易的具体操作方式。三是同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引导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消纳利用,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推动绿证机制得到落实。目前,相关政策制度正在加紧完善,并将适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量的主体电源,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作用日益凸显。
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提标”;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通知要求,坚持创新引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支持试点项目应用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成果,同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机构指出,聚焦率先实现供需改善路线的板块,如新消费视角下的IP和宠物经济,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稀土、创新药、智能驾驶、军工等。
随着今年4月中央第十六巡视组进驻浙江,浙江省级国有企业中已有多人落马,其中不少是主动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