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购、接连举牌,险资开年布局权益投资

第一财经 2023-02-13 22:25:08 听新闻

作者:王方然    责编:林洁琛

重点关注地产、消费等经济周期性复苏利好的板块和政策明确支持、长期增长空间大的科技制造板块。

2023年开年,各家保险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紧锣密鼓地制定全年资金投资战略。

基于今年经济复苏预期加强、股市开门红等利好因素,不少险资近期密集调研,选择回补权益仓位。

不少保险机构人士看好2023年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地产、消费等经济周期性复苏利好的板块和政策明确支持、长期增长空间大的科技制造板块。

自购产品、接连举牌

开年以来,险资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动作频频。

在公募、私募、券商资管之后,保险资管也罕见加入“自购阵营”。资产管理规模逾万亿元的大家资产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首次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了旗下的权益类资管产品,当前已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数据显示,大家资产有统计数据的15款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均超过25%,其中6款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00%。

此外,另一个权益类投资升温的信号是久违的险资“举牌”。今年开年2个多月以来,已有2家险资主动举牌。根据choice数据,2021年、2022年险资举牌次数分别为1次、4次(其中2次为被动举牌)。

2月10日,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该公司于1月31日参与认购首程控股于香港证券交易所配售的港股股票,认购2.53亿股配售股份,占该上市公司配售完成后总股本的3.36%。1月13日,中国人寿利用自有资金增持并举牌万达信息,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万达信息股份从大约18.17%上升至大约20.32%

有保险相关人士指出,相较于前两年保险资管机构对于“举牌”的谨慎态度,2022年11月以后,机构内部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较好,部分优质公司估值还处于低位,复苏动能充足,对于机构而言,优质可投资标的较多。因此,今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或将增加。

密集调研,未来重仓哪些领域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以来,险资权益仓位就已开始回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和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24.80万亿元和25.05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分别为12.84%和12.71%,10月份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仅为11.8%。

“加仓权益类最直接的动因是稳住产品收益率。”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利率下行、债市赎回潮等不利因素叠加,今年对保险机构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稳定投资收益率。配置优质的权益投资成为今年稳定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目前来看,机构普遍对于今年的权益市场相对乐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期对188家保险机构的投资信心调研显示,一季度,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57.82、权益投资信心指数为61,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中位数。

大家资产总经理吴剑飞近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指出,站在当前时点,过去两年压制A股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退,疫情防控政策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海外金融市场在经历了美元的高利率、高汇率后逐渐修复,国内平台经济、房地产的政策走向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国权益类资产在经过各种风格的快速轮动以及市场整体的大幅下跌以后,估值体系下调到了相当安全的区域,是适度逆市配置的黄金窗口期。

作为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先行信号,近段时间不少保险公司、保险资管机构在在二级市场调研颇为积极。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以来共有99家保险机构参与调研合计546次,涉及上市公司333家,集中在工业机械、半导体产品、电气部件与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电子元件、航空货运与物流、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西药、应用软件、医疗保健设备等行业领域。

从公司来看,消费、科技类企业备受险资青睐。根据choice数据,苏州银行(002966.SZ)、周大生(002867.SZ),获得15次以上保险机构扎堆调研。此外,普联软件(300996.SZ)、澜起科技(688008.SH)、科德数控(688305.SH)、祥鑫科技(002965.SZ)、奇安信(688561.SH)、紫光国微(002049.SZ)被调研次数也在10次以上。

逢低布局的险资,今年将在哪些领域发力?昆仑健康保险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重点关注经济周期性复苏利好的板块,包括地产链(房地产、建材、轻工)、消费(食品饮料、出行链);关注政策明确支持、长期增长空间大的科技制造板块,包括军工、计算机、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等。

平安资管在2023年投资展望报告上表示,2023年股票市场预期收益率可能得到明显修复。节奏上,未来两个季度仍处于盈利下行周期,信用环境趋稳主要带来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下半年,估值和盈利有望形成向上共振,市场可能迎来更大行情。

对于投资方向,该报告指出,在防疫和地产两大核心政策超预期转向后,市场主线在于疫后经济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成长两个方面。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