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技术及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海工业互联网有哪些重点工作?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区、各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通力合作,协同推进,进一步凝聚新共识、激发新动能,共同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上海方案’。”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在2月16日举行的2023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座谈会暨全球工赋年会启动推进会上说。
围绕深化经济数字化转型,上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软件攻关突破,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张英介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海方案”工作时表示,要聚焦“工赋链主”梯度培育,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助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抓好“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加快园区从土地开发向深层次能级提升转型,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等数字化特色转型新模式;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强化数字化转型技术供给,突破关键行业关键环节核心软件,加强平台与平台、平台与专业服务商之间的能力互补和互联互通;优化生态服务,夯实全方位数字化支撑,逐步开展面向链主上下游、特定产业领域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工作,培育一批专业咨询服务商为企业“搭脉问诊”。
作为上海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署,“工赋上海”三年行动已于去年顺利收官。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张锡平介绍,2023全球工赋年会(原工业人嘉年华)将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搭建展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发展成果、上海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盛会和互利共赢合作平台,打响“工赋”的上海品牌,拓展“工赋”的伙伴关系,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稳步向前。
据介绍,今年的全球工赋年会,将围绕上海“工赋链主”与“3+6”重点产业体系,举行“工赋链主”建圈强链集中签约仪式、平台+园区”签约仪式、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生态伙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会还将将进行2022工赋风云榜年度评选揭榜,遴选10个2022工赋上海年度风云企业和10位年度先锋人物。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分行业来看,近六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制造业改善明显。
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确定性。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初“两新”政策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