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香港大学宣布禁用!ChatGPT是否应被视为“教学公敌”?

第一财经 2023-02-19 20:28:30

作者:钱童心    责编:李娜

尽管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AI技术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短期内,学生是否应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ChatGPT之类的AI工具仍然存在争议。

ChatGPT自横空出世以来,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已经有学生使用ChatGPT之类的AI工具撰写论文,这引起了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成为中国香港地区首个明文禁止在课堂等教学行为中使用该工具的大学。校方表示,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使用此类工具将被校方视为剽窃。

全球已有多所高校禁止AI工具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包括美国纽约和西雅图在内的公立学校,以及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在内的高校明文禁止在学校网络使用这种AI工具。

今年年初,纽约公立学校发布声明称:“虽然该工具可能为问题提供快速简单的答案,但它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学术和终身成功至关重要。”但纽约公立学校称学生可以请求获得对该工具的特定访问权限,用于人工智能和技术相关的教育目的。

法国顶尖大学之一的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也于上个月宣布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等AI工具。学校在一份声明中写道:“ChatGPT软件正在向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出重要问题,因为它会涉及作弊,尤其是剽窃。如果没有获得授权,学生不得在课程负责人的监督下使用该软件来制作任何书面作品或演示文稿,除非用于特定课程目的。”

Sciences Po没有具体说明如何跟踪学生使用该软件的情况。但校方称,如果学生被发现使用了该软件,那么处罚可能会严重到被学校开除,甚至被禁止进入整个法国高等教育体系。

目前,已有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宣布正在开发ChatGPT类似的大模型。而最新数据显示,ChatGPT全球的用户数量已经破亿,该软件的强大功能不仅体现在它拥有“百科全书”的知识库,而且还有创作能力。例如用户要求聊天机器人写一篇关于莎士比亚生平的文章,每次都可以收到一个并不完全相同的独特版本。

ChatGPT还是应试高手,它已经可以通过美国商学院、法学院的入门考试,还几乎通过了美国医师的执业考试。考虑到ChatGPT在考试中的表现已高于平均水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已计划在学生考试时禁止使用该软件。

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公司表示,该软件的目标是与教育工作者合作,帮助教师和学生从人工智能中受益。 “我们不希望ChatGPT在学校或其他任何地方被用于误导目的,因此我们已经在开发应对措施,以帮助识别该系统生成的文本。”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

教育界呼吁重视新技术提供的发展契机

尽管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AI技术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短期内,学生是否应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ChatGPT之类的AI工具仍然存在争议。毕竟,当一个医学生被授予医生学位时,他应该对医学知识有所掌握,而不是知道如何使用机器人。

已经有一些教师采用了反制的方法,例如使用检测工具来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是否涉嫌剽窃或通过AI生成技术进行撰写。包括Turnitin在内的“反欺诈”工具已经被用于美国的数千个学区,该软件还在不断提升检测生成式AI文本的效率。

但ChatGPT等AI工具是否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界的“公敌”?一部分教育人士认为,如何利用技术发展提供的契机进行教育系统改革应该更多地被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人工智能对于高校的影响是极大的,教育改革亟待跟上技术的发展。“ChatGPT的出现,应该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来维持下去的。”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胡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并不认为高校应该一刀切地禁止ChatGPT的使用,强大的利器就应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产出。我已经要求团队所有的成员在工作中必须要使用ChatGPT。”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IEEE中国联合会副主席王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hatGPT在知识获取有进步,但是此类模型对训练数据库的要求也较高,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此外,这类AI工具距离我们的教育理念,铸造完整的人格,以及激发创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他认为,教育系统更需要培养对技术输出的结果有辨别能力的人。“要去伪存真。毕竟,从训练知识库得到语义、乃至给出答案,目前人工智能理论仍处于一个发展状态。”王潮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