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ChatGPT的风暴正在席卷整个创业圈。
这款仅发布3个月的应用,月活用户已达1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达到这个数,Instagram用了2.5年,TikTok用了9个月。
围绕着智能行业的创业热潮和产业革命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复旦大学的MOSS模型和百度的“文心一言”已经呼之欲出,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宣布已经准备好5000万美元,正在招兵买马启动同类项目。
“上一次人工智能如此受公众关注还是阿尔法狗横空出世的时候,”杭州迦智科技CEO陈首先这样说,“阿尔法狗也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件,那个时候它的技术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应用对于大众来说,其实很难落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去。ChatGPT不一样,它的互动可以跟每个人都相关。它的应用场景是大众可以去想象的。”
迦智科技是2016年创立的移动机器人企业,主要面向制造业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创始人熊蓉,是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EO陈首先早在上学期间就和熊蓉教授一起合作,参加过机器人相关的竞赛,拿过世界第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迦智科技在字节跳动、联想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之下,已经做到了年销售额3亿元,服务了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上百个正在向智能制造全面升级的工厂。
作为一个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者,陈首先如何看待ChatGPT给产业带来变革和机会?科技型创业者早期应该避免哪些决策错误?迦智科技这样国内领先的移动机器人企业,技术能力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未来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还有哪些难点和痛点需要克服?
《中国经营者》栏目围绕这些问题,对陈首先进行了专访。
精彩对话:
中经:说到人工智能产业,最近有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ChatGPT,短短几个月时间,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过亿,我想作为一家智能领域创新型企业的CEO,你是不是也会关注到这样相关的行业热点和话题。
陈首先:ChatGPT作为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相对于它的上一代GPT-3的确有很大进步。人工智能是这些年整个全球最为领先的热门赛道,这也是大家不断往地里面投入的结果。它的技术确实是形成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第二从应用端来说,我们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比较轰动当时的阿尔法狗,战胜李世乭。那个事情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件,但那时候,大众很难感受到这个技术如何运用到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但是ChatGPT不太一样,它的交互场景跟每个人有关,应用的场景是大众可以去想象的。比如说在客服领域,像这些年很火的迎宾导购、还有各种智能机器人,如果ChatGPT能够和这些机器人去做结合,那么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以及使用者的体验感会极大地提高。此外也能够完成非常多的我们也可能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它的应用会比阿尔法狗更广泛,
中经:非常感谢。我们回到迦智科技,回到您的企业迦智创立于2016年,为什么在那一年您要选择去做这样一家企业?
陈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跟我们整个核心创始团队的结构有关,迦智科技的整个核心创业团队主要来自浙江大学智控所机器人实验室,我们主要的核心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实验室负责人熊蓉教授,我们实验室2002年开始研究移动机器人方向,到了2016年,我们觉得不能够只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停留于实验室里面。如何去服务于我们的国民生产,其实是我们整个实验室一直在考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跟很多企业做过一些产权合作,到了2015年、2016年,一方面我们看到整个工业端移动机器人应用的落地,然后整个市场也开始有起来的苗头,同时整个资本也开始关注这一赛道,所以就创立了迦智。
中经:在目前智能移动机器人这个领域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一个是在工厂的生产端,一个是在流通的物流端。前在我们的工厂在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当中,有哪些难点,有哪些卡脖子的问题,我们迦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去更好地赋能?
陈首先:总体来说,其实物流是整个工厂整个智能化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个短板,我们去工厂看,尤其很多头部性工厂,它整个生产设备流水线都非常智能,几乎是无人的,但是很多时候它的物流还要靠大是应当被补齐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在2017年到2020量人力去完成搬运,比如出入库、上下料这样一些动作。所以,我们当时切入工业物流,也是看准了在整个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物流的短板年,我们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我们的客户他是不理解它到底能够给我带来怎样一些价值的,能够帮我解决怎样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记得我们当时给国内一个非常大的头部企业导入整个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产品,因为那个时候,其实在整个全球的面板行业里面都没有大规模去使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一个案例,那个时候我们其实是派了整个团队去入驻他们的工厂,去调研他整个模组生产端的几十套工艺,了解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大概通过两三个月的调研,跟他们反复磨合和讨论,最后定制了一款专用机器人,一次性投入大概200台,完全替代了他的整条生产线的所有人工搬运。
这是第一次在面板行业国内的企业大规模导入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应用的一个标杆性案例,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些标杆性案例,去说服了我们的客户,尤其头部客户尝试试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不光能够帮他们替代一个简单的人工搬运,更重要的是整个云端的软件把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数据和物流数据做了一个完全的数据打通,从而整体上实现了整场基于软件调度的无人化生产和运作。
中经:过去几年我们碰到很多科技型创业企业,有着非常强大的技术,但是商业化落地一直不理想。而迦智其实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有没有总结过科技型的企业,它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有没有比较清晰的路径?
陈首先:的确是这样,我们还真的去复盘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我们内部有一些自己的方法论。首先,我觉得对于科技型创业公司来讲,一定不能脱离你所面对的客户群体的需求,去一味追求整个技术的先进性。这个我觉得尤其是在硬科技创业里面,我们是面向大企业的,这个是很难的,客户其实很难会为一个先进的技术买单,但是他会为一个能够真正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或方案买单。
第二,我觉得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一定要找好细分赛道,我到底要用我的技术去解决哪些应用场景的问题。其实在2017年,我们当时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也的确是没有选定我一定就做工业,我们有一点像拿着榔头去找钉子的感觉,那个时候我们就做了很多细分的分析,我们自己也看过服务类机器人,就像酒店、商场的服务机器人我们都看过。后面我们自己发掘,工业机器人在整个工业的应用场景,它对这种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的精度、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会非常高,比较适合我们的技术和团队。这个时候我们再根据工业的应用,去定义我们的产品,然后才有我们的产品体系出来。我们做完前期的客户开发和第一批种子用户试用以后,开始从单一的产品逐渐向整个系列的解决方案转向。不再是只给客户提供一个单一的机器产品,而是一个全套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中经:迦智科技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将发展的目光转向了全球市场。当我们在面对国内客户去服务的时候,我们有一定的本土化优势,一旦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全球化的舞台,你需要面对全球化的客户,要让他们更能够去接纳你,所以对这方面的挑战,迦智科技是如何去做准备的?
陈首先:首先从竞争角度来看,放眼国际,规模相对较大的几家,一家是名傲移动机器人 (MIR),另外一家是被欧姆龙 (Omron) 收购的一个团队叫爱德普 (Adept),它们会比我们国内企业早三年左右开始做,但是目前从规模来说,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规模不会比我们大特别多。
中经:它们都是位于哪个国家?
陈首先:应该是丹麦和日本。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发现这几年国内的进步非常快,所以在技术水平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国内跟国际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差距,而且在很多场景上面我们可能还会更加有优势。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个制造生产的大国,所以就像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一样,我们天然就有最大的市场和消费者。
国内有足够多的制造业客户给我们提供大量试错、发展的机会,那么我们这种大的机器人调度,大规模应用的这些经验,其实是远远高于我们国际上的同行竞争对手的,这是我们的一些优势。当然,我们也会面临着一些竞争和挑战,比如说品牌的认可,文化的认可。以及同行不同国家的制造业,其实它的水平或者它的关注点也不完全一样,然后我们也专门针对海外的产品的标准化,做了一年多的准备,所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通过像东南亚、日本、韩国这样一些海外市场做了一个前期的布局和探索。第一步先通过标准化产品去赋能我们当地的合作伙伴做整个出货,我觉得是可行的,然后我们也通过去年一些时间完成了第一轮的闭环,所以我觉得无论怎么讲,国际化战略一定是中国头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企业必须选择的一条路,参与到整个全球化制造业分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去,一定是我们要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所以即使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国内有准备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企业来说,不是不可克服。
经营者观察:
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 陈思劼
陈思劼:今天我们访谈的嘉宾陈首先,他们最初只是发现在工厂的流水线中间,还缺少这样一个能够智能化地去完成物流工作的这样一种机器。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事业,我想,对很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屏幕中间穿梭在流水线中间的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好像是一种未来的感觉。在整个中国制造业,往智能化、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当中,像这样的商业机会、像这样的创新机会,肯定还有不少。
今天的节目也聊起了最近比较火热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问题。但是我想呢,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的是靠想象力和投资、作为动力来推进的,也可能还有一些它其实是基于需求和经营的现金流来推动的。那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可能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有的时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个步伐一个步伐地去迈进,可能也是通向未来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AI普惠之后,商业化是开源模型厂商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4月15日,美区App Store显示,在购物类软件中,DHgate(敦煌网)、淘宝和SHEIN成为排名前3的免费iPhone应用程序。
百度推出外贸企业AI扶持计划;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在沪亮相;OpenAI宣布ChatGPT自4月30日起升级至4o版本。
埃夫特与华为云合作,探索具身智能新生态;“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访问量突破2700万;ChatGPT大幅提升记忆能力。
厂商期待视频模型更加可控与好用,步入视频领域的“ChatGPT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