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绿色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绿色金融践行丨林伟 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和管治主管合伙人

第一财经 2023-02-28 17:33:41

责编:王艺

碳普惠系列

Q1: 碳普惠,是指通过政府引导、商业激励等方式,对公众节能降碳等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普惠形式进行奖励的制度。那么,您认为,碳普惠对于小微企业、社区家庭、个人在节能减碳行为上,究竟带来哪些改变,体现怎样的价值?

A1:碳普惠主要带来三方面的改变和价值提升:

1.第一是提高公众节能降碳意识,让他们开始“想要做”。双碳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改变生活方式的思想革命。碳普惠可引导公众加大对低碳环保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参与到减碳实践中来。

2.第二是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引,让公众知道“怎么做”。碳普惠定义的绿色行为为人们提供了直观、务实的行动指引,身边小事比红头文件上的口号要易操作的多。

3.第三是提供了驱动力和激励机制,让受众“愿意做”。碳普惠通过商业激励等手段,增加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而参与越多,越能促成公众完成从“有钱才做”到“自愿自发”甚至“使命驱动”的转变,从而建立内生驱动的减碳闭环,持续、深入推动公众践行节能减碳。

Q2:碳普惠此前已在广东、上海、北京、成都、福建、浙江等多个城市试点。有城市通过任务和小程序来让居民在完成操作后获取个人碳积分,有城市则率先设立个人碳账户,鼓励碳普惠参与交易。那么,您认为,从公益到交易,碳普惠对于社会的意义完成了怎样的跃升?

A2:碳普惠交易机制是推动微观消费端减排的重要政策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强制履约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生产端的宏观减碳,而微观消费端的减排之前主要靠自觉。通过引入交易机制,运用“谁减碳、谁受益”的市场激励来配置资源,无疑将有力提振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努力存在很多优化空间,也需要从供给侧加强消费引导。交易机制存在数据核真、核算标准统一等技术挑战,兑换的商品也不一定是低碳的。优化的方向建议落脚在鼓励行为改变,而不追求数据准确真实。此外也需要从供给侧加强消费引导,比如外卖不提一次性供餐具就给予更大价格优惠等,供消两端协同促进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Q3: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基础,碳普惠所积累的个人、社区、企业等层面的大数据,应如何实现共享、互通,这背后需要怎样的统一标准?

A3:碳普惠生态面向普通公众,具有参与人数和主体众多、覆盖范围广和流程复杂等特点,在实现多方信息共享时建议采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与碳普惠生态相契合的技术手段。但在此技术手段下,需建立可将公众的节能减排行为量化并转化为碳指标的方法学作为核算依据,解决覆盖场景不全面、不同场景下低碳数据重复计算等问题,其中需要:

1. 确定该方法学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2. 基于各主体和应用场景明确衡量减碳效益的核算方法,比如针对个人的低碳用电方法学、共享单车骑行方法学、针对企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方法学及林业碳汇方法学等;

3. 明确相关参数的监测手段。

在统一方法学等标准后,建议建立个人、社区、企业等多方参与者可共同使用的碳普惠平台,以确保各相关方数据实现共享互通,同时在可视化界面注意低碳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

Q4:在2022年9月15日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碳普惠联建试点”是重点内容之一。您认为,长三角要实现碳普惠的区域联动建设,应有哪些具体实践路径?

A4:由于碳普惠聚焦在排放量较分散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因此如何实现长三角各地统一的碳减排量的统计和核算、保证碳减排数据质量是实现区域联动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从以下实践路径开始工作:

1.加强长三角区域政府在碳普惠领域顶层设计,包括碳普惠整体目标、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协同合作。

2.加快研究碳普惠方法学,统一纳入范围,明确能够纳入碳普惠平台的个人行为,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确定纳入碳普惠平台的企业类型。

3.建立多地统一的核算和交易体系,明确统计与核算标准、交易平台及主要应用场景,比如为居民个人丰富绿色生活场景,倡导节电、节水、节气等。使得长三角居民践行各种绿色行为的减排量保持一致,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长三角政府间、企业间数据互联互通。

Q5: 在您看来,碳普惠的不断创新和实施如何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包括您熟悉的领域,或者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商业模式?

A5:碳普惠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助力实现城市低碳节能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联动,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等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地方企业的主动性转型升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1.碳普惠制将对需求端产生影响,城市居民将逐渐受低碳所引导,实现公民层面消费终端的行为意识转变。居民在消费端产生转变,在衣、食、住、行、用、办公及数字金融方面践行绿色低碳,例如旧衣回收、节约用水、共享出行、使用循环包装、无纸办公及电子支付等具体行为的转变。

2.需求端意识行为的低碳化将影响供给端企业改革,激励供应链上游企业转型升级。碳普惠的创新将大力推动制造企业、服务提供商等企业自下而上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企业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低碳转型升级。对社会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互联网等企业来说,可通过开发碳普惠软件,承担公众参与、传播倡导的责任,扩大碳普惠覆盖面。

3.激励引导银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助力其探索创新碳账户体系。增强金融机构在碳普惠中的参与度,为践行低碳生活的主体提供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等差异化优惠政策。

结尾:

毕马威作为兼顾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已经将业务战略创新和ESG战略进行有机统一和实际践行。毕马威从公司内部员工出发,创新开发了个人碳排放记录工具Carbon Tracker,提醒每位员工为环保、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