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建设数字中国的规划。结合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智慧北京》)和《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数字经济条例》),对比发现北京市的规划与中央的规划相比有一些差异,并针对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分析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5至10年的接续努力,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新体系;组织实施标杆引领工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实施系列保障措施。《智慧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在“四梁八柱深地基”框架基础上,加强感知、平台赋能,夯实智慧基础;整合资源、通达渠道,便利城市生活;统合力量、联通各方,提高政务效能;开放共建、繁荣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把握态势、及时响应,保障安全稳定;整体布局、协同联动,强化领域应用。同时,《智慧北京》还提出了支撑保障措施。《数字经济条例》提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研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数字经济安全;完善保障措施。
二、主要差异对比
(一)北京市规划更具体
无论是中央对于数字中国的规划还是北京对于数字城市的规划,都各具特色。《规划》内容更全面,更统筹。相比之下,北京数字化程度高,三个规划文件更细致具体,更聚焦,《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对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数据要素资产、未来标杆产业及标杆工程、数字技术创新、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细化,详细列出了每个模块下的各个子区域的未来规划。《智慧北京》和《数字经济条例》也都从不同的方面,详细列出了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规划。
(二)北京市规划有重复交叉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智慧北京》和《数字经济条例》三者均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前两者均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三者对于加强建设数字化北京的规划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没有融合成一个整体,相对割裂成几个部分,缺乏一个统领性的文件,不利于统一建设、统筹发展,容易“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
三、数字北京未来发展思路
(一)加紧研究,吃透中央精神
北京的数字化建设规划要紧跟中央的文件走,以中央文件精神为指引,领会中央文件的内容、方向,切实把中央的规划落到实处。根据北京已有的发展基础,结合北京的科研优势、资金优势等,对于北京未来的数字化发展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凸显北京的特色。
(二)出台“数字北京”顶层设计
北京可以制定整体的方案,在出台的文件中添加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规划。还可以尽快出台类比于《规划》的《数字北京》统领性文件,建立总体性的统筹机制和突出北京特色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数字化建设的各层次和各要素,将智慧城市建设、政务服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研发、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北京数字化建设。
(三)查缺补漏,进一步优化细化内容
北京在制定数字化建设的规划时,要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对比沪、深、粤、浙、闽等有关省市发展经验,可以细化规划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推进数字化建设。在统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对于不同领域开展细化研究,实现全方面数字化建设。也可以分阶段制定规划,切实做到将每一步数字化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总之,北京市的规划比较全面与细致,能够突出北京特色,但是与中央规划相比,宏观性目标的较少,总体性统筹机制还需要加强,且很多内容重复交叉,属于重复管理。北京应该根据中央的安排,撰写数字北京总体方案,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统筹体系、评估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等,并开展前瞻性研究。
(王鹏为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与政府职能转变协调配套,探索打造“线上+线下”协调管理模式。
2023年5月18日上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稿,传达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完成了对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实践。会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为此,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潜力,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系统总结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开展数字中国发展地区评价,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工作,编制形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简要评述,并从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效、未来方向与任务出发,提出分析与意见。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中国山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人工智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