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3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9%,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接近50%荣枯线。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升至51%以上;美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49%以下;欧洲制造业PMI结束连续3个月上升走势,较上月小幅下降,仍在50%以下;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有明显下降,降至50%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2023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上升,且接近50%,显示全球经济呈现初步趋稳回升迹象。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回升是全球制造业初步趋稳的主要动力。从各个区域变化看,全球经济趋稳态势仍有待观察。美洲制造业和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一升一降,均在49%以下,美洲和欧洲经济复苏动能仍相对偏弱;受能源危机和通胀等因素影响,非洲主要国家制造业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制造业PMI较上月大幅下降,非洲经济波动性加大。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回升,主要是前期政策效应释放,加之疫情缓解防控政策优化,边际效应放大,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待进一步巩固。
受制于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仍不牢固。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对全球投资和贸易影响将继续发酵。持续加息政策对通胀抑制作用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国家通胀仍在高位,全球通胀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有所加剧。
在疫情不再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主要因素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需要抑制地缘政治冲动,继续加强经济协作,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培育全球经济需求内生动力,共同实现全球稳定复苏。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多个地区的前景显著恶化。
美国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撰写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存在目标设定、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案上的问题,反映出美国经济学家对国际国内情况的缺乏真实了解和傲慢态度。
中国智能家电制造商凭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独特的设计创新,正持续赢得海外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