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恒生指数股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约1.61亿美元现金 (或每股7.12 美元) 成功完成对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英国生物科技公司F-star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F-star”)的收购。这次收购已取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和英国执行《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NSIA) 监管机构的批准。交易完成后,中国生物制药(以下简称“中生”) 将获得F-star现有的两款具有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潜力和一款具有同类最优(Best-in-Class)潜力的产品,以及未来肿瘤创新药物的核心研发平台,正式进军市场规模预期800亿美元的全球双抗市场,为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指出,完成对F-star的收购,不仅是推进国际业务战略落地的一个里程碑,更是践行“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的具体表现。通过F-star全球领先的双抗平台,希望尽快研发出疗效好、可及性高的创新药物,造福中国乃至全球的肿瘤患者。她还强调,未来中国生物制药将继续以开放、平等、互利的态度,基于集团的创新药物转化与商业化平台,积极与跨国药企和海外Biotech公司合作,加速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F-star创立于2006年,具有十余年双抗研发经验,先后与杨森、默克、阿斯利康等跨国知名药企合作,拥有潜在22亿美元的里程碑收入。
此次交易将使中生继续投资和开发F-star的双抗平台,加速推进双抗药物研发进程;同时,此次收购深化了中生的战略,即通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invoX为中生研发资源与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科学搭建桥梁,并通过两者的资源协同,打造全球化的中生。中生与invoX的深度联动,将进一步打造中国药企全球化战略新范式。
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 因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能够同时抑制两个或两类靶点,以一药之“力”达到两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可解决单抗药物响应率低、耐药性等问题。尽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双抗概念的萌芽,但由于其研发技术壁垒较高,到目前为止全球仅有6款产品上市。据Frost & Sullivan预计,全球双抗在所有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达到800亿美元。
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们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行业新增长点又在哪?
“AI设计的分子结构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药物化学家的想象范围,未来AI制药研发能力将远远超过人类药物专家。”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需要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该病属于进展性疾病,但目前还没有一款糖尿病药物可以长期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免疫供应和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但目前仍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我国的疫苗行业发展仍以强仿为主,仅有个别产品处于领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