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代表团举全团之力呼吁养老服务立法,老龄痛点如何解?

第一财经 2023-03-09 19:12:07

作者:缪琦    责编:胥会云

面对庞大规模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亟需通过立法加强制度供给。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的两会上,养老服务话题继续受到高度关注。上海代表团更是举全团之力,为养老服务立法建言。

上海代表团提出,从全球老年人口规模看,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数将占到亚洲的40%、世界的25%。面对庞大规模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亟需通过立法,在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优化、设施机构建设、服务规范、扶持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

为此,上海代表团提交的关于制定养老服务法的议案,对基本养老服务、长护险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社区等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并附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服务法(草案)》。

根据议案,在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后规定基本养老服务,应当更清晰地明确政府主导责任以及关键环节、重要事项等相关发展要求。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并定期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项目和具体内容。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等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还要建立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针对各类经济困难以及特殊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以及长护险制度。

关于长护险,议案建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第六险种”来发展,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聚焦解决长期照护问题。国家立法可明确由国务院统筹并主导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同时基于全国各地的差异性,赋予省级政府一定权限。长护险制度既需要强化对失能失智人员照护服务保障,还需要逐步拓展失能预防、社会性康复、家庭养老支持以及综合性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支付范围。

对于近年来异地养老的痛点,议案中也作了充分考虑,建议立法鼓励跨区域养老服务合作与发展,推进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待遇异地享受,推进异地就医结算、老年人异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待遇,方便老年人异地养老。

在保障和促进措施上,上海代表团提出,建议立法对养老资金保障、价格机制、金融支持、养老产业作具体规定。其中在发展养老产业方面,建议明确将养老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明确国家重点发展照护服务产业、康复辅具产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老年宜居等产业,并明确国家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制订完善智慧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

除此之外,议案还对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人员、规划落地、养老社区、监管机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阐述与建议。

 3月7日,在嘉兴市南湖区桂苑社区的老年大学活动室内,老人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琴。新华社图

今年养老服务立法的进程有望加速。全国人大社会委今年2月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服务领域立法的研究论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加快立法进程,条件成熟时,提请将制定养老服务法列入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长期关注养老,过去5年,她提交的多份建议都与养老有关。其中,她在2021年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建议,直接推动了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36城的试点实施。

关于长护险,周燕芳认为,试点7年来,从全国层面统筹长护险的制度设计,时机已相对成熟。以资金来源为例,部分省市的长护险试点资金池源于医保,部分由个人自负。如果长护险顺利上升至国家立法,各地资金筹措机制就更趋规范、更有保障。从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实际出发,顶层制度的统一有利于扩大受益面。基于各地养老需求情况不一,也需要为各地探索预留空间。

除了立法,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今年提出了关于创新性地盘活城镇老年人“养老资金池”的建议。他认为,对于大多数城镇老年人来说,退休金加个人积蓄,才是他们主要用于看病、买药的“养老资金”。为了让养老钱保值增值,不少老年人都动脑筋“理财”,却因为不具备理财技能而成为理财诈骗案的主要受害者,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社保补充商业保险投保的办法,但针对城镇老年人“养老资金池”闲置资金的盘活整合,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办法。

为此,汤亮建议国家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允许大型国有银行发行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或十年期的分红式“中国养老特别基金”、“中国老年人特别债券”等,把这部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入到由国家控股、银行监管的具有长期良性回报的项目中去。其中,在分享收益的比例上可向老年人倾斜,也可以限定认购的年龄段,以65岁至75岁“初老”人群为主。同时设定最高认购限额,红利收益可年度支取,并且可免除税收,可交易、转让、抵押、继承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