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两会时间”之后,有三份报告事关民生新部署,因而备受关注。
这三份报告分别是3月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
财政政策是经济运行当中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各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债务观点有一定分歧,对财政政策在未来经济中所起作用观点不同,财政乘数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财政乘数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财政政策乘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在1-2之间,也有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小于1。 而IS-LM模型推导得到的不含挤出效应的财政乘数公式为1/(1-MPC),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倾向一般是小于1的,因此财政乘数的理论值应该大于1。根据我国1995-2021年边际消费倾向测算,我国财政乘数理论值为2.67,文中所列学者测算值均小于该值,原因可能是中国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为了更好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多个模型测算财政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一:IS-LM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根据四部门的IS-LM模型测算中国1995-2022年的财政支出乘数为1.67,且该数值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但仍小于理论值2.67,说明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中国的“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的观点。另外,财政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就越大。 方法二:VAR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基于VAR模型来构建包含经济周期、财政周期和货币周期的三变量模型用于测算财政乘数,时间跨度与方法一相同。为了计算财政乘数,我们需要对VAR模型做脉冲响应。我们将响应期限数设为50(年),测算结果显示,财政赤字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长期总乘数就会累计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财政乘数为1.4。与IS-LM模型测算结果略有差别。 结论: (1)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在【0-1.67】之间,这取决于M1和M2的比重。 (2)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系不显著,尤其是M2。 (3)M1基础上的预算平衡乘数小于1,挤出效应大约为37%。 (4)消费倾向影响经济乘数,因此提振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减少挤出效应;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有利于提高M1占比,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利率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青年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从10月份当月情况看,在稳就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96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97亿元,同比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