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补齐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2023-03-13 19:42:23

作者:杨玲    责编:高雅馨

如果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不成长、不发展、不提升,与欧美国家相形见绌的短板仍将成为中国经济挖掘创新红利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一定要克服。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过程中补齐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是当务之急。
  • 一财号独家首发文章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优势,及时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期,为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为中国稳步实现小康目标擘画蓝图,不断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经济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创造”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中将发挥的巨大创新红利。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惠及每个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中国经济要从参加全球价值链逐步向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稳步推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伟大变革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要素密集度逆转。中国要继续扩大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在新形势下需要着力发挥教育强国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加大人力资本红利规模,将中国原有的非熟练劳动力市场优势向熟练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变,实现社会平均劳动效率的提高,不断缩小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学习中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发展路径。这是中国的创举,更是世界的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感召全体中国人民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小康生活。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面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制造”低端的抢夺;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高端的打压。加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纷纷推行的“制造业回流”等国际产业格局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顶住压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要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转变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2.5产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核心决定性作用。

面对困难、压力、挑战、问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正确指引下,14亿中国人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奋斗也必然共同富裕。如果说过去四十多年亿万中国人民是靠自已的勤劳苦干赢得世界市场对“MADE IN CHINA”的认可和信赖;那么在新征程上,以习近平主席为中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用自已的勤学苦练向世界市场再次展示”CREATE IN CHINA”的精美绝伦和高品质特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世界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社会主义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创新路径。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要发挥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助推剂作用,我们必须做好中国劳动力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变。让更多从事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律师、咨询师、设计师等不断精益求精,努力向世界最顶尖人才问鼎。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间的差距,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今天,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进口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在开放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开放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补齐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短板。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是学习,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更是学习,与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交融更是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学习才能成长,只有学习才能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代,让全体中国人民受益。如果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不成长、不发展、不提升,与欧美国家相形见绌的短板仍将成为中国经济挖掘创新红利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一定要克服。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过程中补齐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是当务之急。在补短板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采取封闭式策略。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在与欧美发达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打造,补齐本土顶尖、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短板,培养更多世界一流的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人才,贡献于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共同学习、共同奋斗才能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过去四十多年我们可以凭借中国亿万辛勤的劳动力成功谱写了中国经济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今天,14亿勤学苦练的中国人民同样可以在“干中学”中快速成长,向技能型、创新型、研发型人才转变。发挥好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的举国体制优势性,让更多中国人有机会学习、深造、提高、发展,让更多勤劳的中国人民在不断提高个人素养、知识储备、工作技能过程中也同步提高自已的生活水平,有机会享受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做新时期中国创新红利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提高中国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效破解长期困绕“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学苦练,不断学习进步中变为现实,成就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让中国这艘巨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行稳致远。

 

(杨玲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