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一财两会主题报道如何赋能科创教育

第一财经 2023-03-17 14:18:37

作者:王泠一    责编:王茜

第一财经日报及其全媒体全国两会系列主题报道,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国际传播效应。这些报道:高屋建瓴、把握宏观、透析微观,是一财读者认识最新国情、了解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瓶颈破解良策的重要品读母本。三月十六日,笔者专程前往地处上海城市副中心徐家汇的百年学府徐汇中学:就一财两会主题报道如何赋能校园科创教育,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特级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一财资深读者曾宪一先生进行了番深入的沟通。

上海市政协委员、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和小读者们交流品读第一财经日报的心得。

曾宪一校长告知笔者:作为上海民盟界别的新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他在相关履职活动和研讨中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基础教育领域。他和其他委员都比较关注一财的主题报道,他就发现此番全国两会前夕一财就有预备报道;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徐汇中学校友褚君浩的高见。

作者在徐汇中学褚君浩院士校友挂像前的留影

这篇让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感到自豪的作品,是第一财经日报二月二十四日头版第六栏的主题报道——《大科学“顶天立地”,中国基础科研如何扛鼎》。该报道指出:“大科学一般指的是规模巨大,拥有高级技术装备,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科学”。而徐汇中学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向第一财经记者详细解读了大科学时代背景下,中国强调科学研究组织化和建制化的意义。褚君浩院士的高见这样认为——技术的研发应该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引领,增加科研工作上下游协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和科学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者不能割裂。

褚君浩院士的核心观点认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有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面向高端化应用的科研,要把科学研究做到极致,把科研的产品和系统性能做到优良,能够满足高端应用的需求,这样才能占领市场;第二是由重大需求驱动的科研,例如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国家安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化设备、仪器工业、集成电路等领域,目前大部分的供应链都依赖进口,这些领域都是我国有重大需求的领域,需要大力加强自主研发水平,克服低水平的重复;第三是基础研究向应用场景的拓展,就是在找到重大应用场景后,用体制化的思维,“集中精力办大事”,形成体系合力,做出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成果。值得指出的是:褚君浩院士也曾经是全国人大代表,同时长期以来保持着和曾宪一校长及笔者的直接交流。我们一致认为:中国高校、高中,在大科学的协同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要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中学和大学之间也须积极、主动打通实验室合作的衔接型通道;这是赋能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实科创教育的催化剂。

六年前,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院士(右三)和徐汇中学高中师生代表,在科创主题交流后的题词并合影留念。

第一财经的全国两会主题报道极为丰富,其中收官阶段刊发的主题报道《总理记者会释放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打好四套组合拳稳增长强信心》引人注目。即对总理记者会上传递的新一届政府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予以分类详细描绘。报道结合两会精神,凸显了实现工作预期目标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同时,刊发社论文章《打好四套组合拳 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目标》,对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理解“组合拳”的内涵和总体目标进行了深入分析。《李强总理记者会传递经济增长信心,机构称一季度数据已显示经济动能》《外资外企难以安心经营?总理用一组数据回应》两篇报道,精心梳理相关权威数据,深度聚焦今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外资外企经营等两会热点,详细报道了记者会上李强总理就相关问题的具体回答,报道内容详细全面、数据梳理准确详实,向市场传递增长信心。

其中,曾宪一校长特别感兴趣的主题是人口和人才的关联性。如李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指出:“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对此,曾宪一校长就认为:当前的中学阶段就是培育人才红利的第一道梯田,徐汇中学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

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徐汇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巧合的是,笔者造访徐汇中学的三月十六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小读者、文明徐汇公共号小记者秦义云也在实地采访徐汇中学科创教育主题。曾校长告诉秦义云的是:“科创要从孩子抓起,培育科创人才不能只局限于大学,上海的中学教育应先走上‘发才’路,在发展科创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掘科创人。”具有173年历史的上海市徐汇中学,现任校长曾宪一有如此创新的“发才”思维,让笔者深受启发。更让前来采访的小记者秦义云眼前一亮的规划是:今年徐汇中学初中招生的22个班级中,有10个班级是名副其实的科创班。预初学生必修的科创课程涉及编程、机器人、3D打印和无人机等四大项,整个初中阶段要完成18-20门科创课程;高中则有和大学相衔接课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也派出一流专家积极赋能这些衔接课程。

对此,也是第一财经日报小读者的徐汇中学初中二年级女生王淇仪告知:“曾校长介绍到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科创实验室,是我进入徐汇中学后,受益最多也最爱去的地方。还记得我第一次踏入那一间间‘高大上’的实验室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诧于在一所中学能够有轨道交通与高铁调度室、787飞机模拟驾驶实验室、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等。曾校长一直强调学生科创精神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前瞻性。3年来,通过各类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激发了我学习与创新的内驱动力,我也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学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一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主题报道中的一组数据引发强烈关注: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一倍,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过去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鼓舞人心的数字背后,展现了我国基础研究蓬勃发展的势头,也体现了筑牢创新“基石”的国家意志。

对此,笔者和曾宪一校长都熟悉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院士指出:“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交大启动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试点,在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战略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发挥学科及人才优势,推进交叉融合,聚焦原始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新范式。该计划首期五年,将重点支持海洋、健康、信息、能源等领域的自主布局”。说起丁奎岭院士的系列高见,曾宪一校长还和笔者谈起了去年十一月四日的一篇一财主题报道,即《科学家从未如此需要工程师,中国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培养?》。在这篇一财报道中,丁奎岭院士在谈到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时表示就:“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多领域已经明显快于企业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既要加强当前紧缺人才的专业建设,又要看准发展趋势主动布局未来的学科,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丁奎岭院士还强调指出:“工程人才培养需要随着现代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调整,要实现由单一学科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复合型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换言之,以往我们是用过去的知识培养现在的人才,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今后要用未来的眼光培养未来的人才,创造未来的世界”。笔者认为这是赋能科创教育的战略性思路!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