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2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会议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国12315平台受理投诉举报咨询7078.9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02亿元;调解成功率大幅提高31.93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倍增到4.71分(满分5分)。
会议要求,重点构建“六个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消费者保护体制机制,在构建纵横内外贯通的“大消保”工作体系上下功夫。
二是以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在构建消费者保护社会共治体系上下功夫。
三是蹄疾步稳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在构建新型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上下功夫。
四是持续完善12315体系,在构建统一权威高效、服务支撑全局的投诉举报处理体系上下功夫。
五是以深化线下无理由退货为切口,在构建双赢多赢的消费者保护引导体系上下功夫。
六是不断夯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基础,在构建高质量的消费维权支撑体系上下功夫。完善消保法律政策,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强化消保领域执法,加强消保队伍建设。
“质量增信”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质量强链中的关键策略,将质量提升与企业信誉建设紧密结合。
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含)的新能源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5万元定额补贴。
明确了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食品安全员和食品安全总监的配备条件和具体职责,并提出了“双食品安全总监”制度。
《办法》明确了4类数据的报送时限、报送层级和报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