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川南渝西地区引领示范效应全面显现,创新引领、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全面实现,成为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方案》提出,统筹优化川南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突出轴带支撑、省际交界地区先行,构建东西联动、南北互通的区域融合发展格局。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沿长江发展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推动宜宾、泸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联动实施岸线保护开发和航道港口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ꎬ协同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方案》还提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 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突出“新能源+智能网联” 发展方向,强化汽车摩托车产业整零协同,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带动大足、铜梁、内江等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集聚成链发展,提高区域内发动机、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等配套率,推动新型高效动力电池、无人驾驶等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汽摩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此外,《方案》提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强化分工协作、梯度互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融入成渝地区“芯屏器核网” 全产业链,推动宜宾、泸州、自贡、永川、綦江、万盛、荣昌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围绕提高装备产品成套能力和基础零配件配套能力,推动永川、泸州等地加强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研发制造,支持大足、内江等地推进高端模具等关键基础件产业化,加快自贡、綦江、万盛等地节能环保装备提档升级,促进宜宾、江津等地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发展,协同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前沿材料抢占高端,推动自贡、铜梁等地重点发展有机氟、高分子合成、特种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推动荣昌、内江等地协同建设以陶瓷产业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协同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通过参与上海时装周,非洲品牌获得了关注和曝光,展现了他们拓展中国乃至更广阔市场的雄心。
3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连续6个月运行在54%左右的较好水平。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