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信用本质与货币作用思考

2023-03-30 18:34:29

作者:肖小和    责编:高雅馨

票据部分替代货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特色经济形态,更好实现政策目标。

一、中国式现代化票据概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及中国式现代化金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金融是血脉,经济是肌体,二者彼此共生、共荣、共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升华。在新形势下,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及原则,深入思考并积极谋划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将金融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二)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基本属性特征

1.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概念

《票据法》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规定“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即为业内所指的票据。

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属于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票据支付、结算、融资、信用等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是全方位嵌入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是加强科技赋能的现代化,是走数字化、标准化、交易化、平台化、国际化之路的现代化,是建立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现代化,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的现代化,是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基本属性

(1)结算属性。结算属性是票据传统属性,票据是经贸往来的一种主要支付结算工具,为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供了极大便利和支持,其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是中小企业重要的支付方式。历年的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

(2)融资属性。融资属性同样是票据的传统属性,票据可以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票据贴现与普通贷款相比其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申请流程更便捷、融资效率更高。

(3)信用属性。信用是票据的本质,银行承兑汇票(以下简称银票)由商业银行承兑,体现了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由企业承兑,体现了商业信用。票据通过其生命周期内的流转,不断实现信用的传递。

(4)货币属性。马克思认为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储藏、支付手段等功能,票据具备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部分货币功能,可以在部分场景实现对货币的替代,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货币属性,可认为是 “准货币”。

(5)时代属性。从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已与传统票据有所区别,镌刻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中国式现代化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实现国家经济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在服务民生、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特征

一是普惠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党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落脚点。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普惠金融,妥善解决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维护金融服务的公平性,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全社会、全领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基本特征。

二是数字化特征。数字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加快动票据数字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是服务“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服务双循环格局的必由之路。

三是高质量特征。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重要特征,高质量的票据市场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四是绿色特征。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金融是节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通过构建绿色票据产品体系,实现对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精准滴灌,助力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信用本质

(一)信用与票据的关系

信用是指依附在自然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认为“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它的代表是汇票,是一种有一定支付期限的债务,是一种延期支付的证书”。

票据的核心与本质是信用,票据属于短期的信用工具。票据信用是信用在票据领域的表现形式,是以票据为载体,通过票据行为体现票据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信任关系,也是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在票据领域的具体表现。

(二)票据信用的特点

1.票据信用的特点

票据信用除具备一般信用的社会性、风险性及收益性特点之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1)包含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

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体现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承兑,体现商业信用。

(2)具备信用叠加特点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商业汇票具备转让功能,票据每一次转让,即实现了一次信用的叠加。票据不仅可以通过一般背书转让实现商业信用的叠加,还可以实现通过票据贴现实现银行信用的叠加,信用叠加功能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签发票据的信用度,增强融资可获得性。

(3)渗透于全部票据产品

票据是包含承兑、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质押、保证、再贴现等一系列票据产品的总称,涵盖支付与融资领域,票据背书体现于其中每个产品之中,在票据支付业务场景中,卖方基于票据主体信用签收票据;票据融资业务场景中,融资方基于票据主体信用办理融资业务。

(4)贯穿于票据全生命周期

全体票据业务产品涵盖了票据的全生命周期,无论是银票还是商票从开出起,便已蕴含了票据信用信息,期间发生的全部票据行为均基于票据信用,直至票据结清。因此,票据信用贯穿于票据全生命周期。

(三)票据与主要信用工具的区别

在短期信用工具中,票据、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证最为常见,债券及股票则是中长期信用工具的代表。我们认为,作为信用工具,票据的特点更突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更显著。

1.票据与流动资金贷款比较

票据信用与流动资金贷款信用具有明显差异,一是票据流通性强,票据在到期前可以在企业、金融机构之间不受限制地流转;二是票据信用具备信用叠加及信用追索功能;三是票据融资价格一般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可以大幅节约企业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票据较流动资金贷款更灵活、融资成本更低,更适合中小企业及供应链企业使用。

2.票据与信用证比较

票据与信用证相比优势在于,一是结算效率高,票据在企业间结算采用光票方式,无需提供相关货运单据;信用证主要用于国际结算,一般需要附有货运单等商业单据。二是在结算成本、融资成本方面,票据成本更低。

3.票据与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工具比较

票据与债券、股票同属有价证券,均为信用工具,都有庞大的二级市场支撑,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一是发行效率方面,票据发行较为便利,尤其是商票,仅需企业内部审批即可发行,发行效率高于债券、股票;二是客户群体方面,票据的发行对象、使用对象多为中小企业,2022年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21.3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4.5%,中小微企业签票发生额17.8万亿元,占全部签票发生额的64.9%。(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股票、债券的客户群体多为大中型企业。三是票据产生的原因不同于债券、股票,票据基于贸易背景(即赊销)而产生,因此票据具备延期支付的功能,到期兑付主体为企业(虽然《票据法》规定银票兑付主体为承兑银行,但出票企业需在银票到期前向承兑银行支付票款,根据穿透性原则,银票实质兑付主体为企业),更适合在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中流转;债券、股票基于融资而产生,在投资人之间进行交易流转。

(四)票据信用取得的成绩及展望

建国七十多年来,票据信用对经济的带动成效显著,在改革开放初期,票据信用对于清理三角债,清欠债务链条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1995年《票据法》颁布后,票据市场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信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越发显著。进入21世纪后,票据作为重要的信贷资产得到商业银行的广泛重视,票据的多重功能满足了大中小各类型商业银行的需求,票据市场规模连年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子市场。

2016年是票据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一是2016年之前,票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承兑业务增速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票据资产交易属性更加明显,流通周转速度加快,票据信用迅猛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市场发展过快忽视了对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的管控,票据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并于2016年前后集中爆发。二是2016年12月,央行设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进一步规范票据市场发展,票据业务开始回归本源,票据市场进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票据信用及票据市场潜力较大,大有可为。以票据承兑为例,一是票据承兑总体潜力较大,如果按全国增值税测算静态年票据承兑签发量可达到180万亿元,而2022年票据承兑仅为27.4万亿元,说明票据承兑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票据承兑区域发展潜力较大,2021年全国承兑与GDP的比值约在2O%以上,但全国仍有一半多的省市未达到平均水平,说明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区域发展潜力较大。三是票据承兑行业及企业潜力较大,票据承兑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行业承兑量均占总承兑量的30%以上,但其他行业票据承兑发展相对较慢,且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未使用票据开展结算与融资。从行业及企业角度看,票据承兑市场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票据信用对新时代影响深远

发展票据信用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有利于改善国内商业信用环境,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信用的代表性产品,长期以来由于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均远低于银行承兑汇票,上海票据交易所已推出商业汇票信息披露机制及平台,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升了票据信用信息透明度,严厉打击商业信用违约等行为,有利于培育并改善我国整体商业信用环境。二是有利于推动银行信用进一步提升,一般而言,国家信用高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一方面,商业信用的持续改善,银行信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银行承兑汇票信息披露也不断督促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确保及时履约。三是有利于促进信用大数据建设,数字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票据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信用信息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领域,进一步推进票据信用发展,改善票据信用相关基础设施将促进票据领域信用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为构建全国信用大数据提供建设经验与信用数据,推动我国信用、金融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社会信用水平,票据信用是促进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用大数据建设,夯实信用基础,为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条件。

三、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货币作用

(一)货币与票据的本源

理查德·沃纳在《货币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货币通过借贷关系创造,而非依赖于或来源于基础商品的内在价值赋予其货币性”,“货币并不是随着市场自然运作‘出现’或者‘产生’的,实际上是作为国家、公民以及银行之间的信用和债务关系被发行并进行流通的”。上述观点,我们深以为然,信用贯穿于货币的发行、流程等全过程,所有关于货币的研究,实质均为基于货币信用的研究。

基于上述关于票据信用的表述,我们认为信用是货币与票据共同的本源,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票据部分具备货币的基础功能(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且票据具备融资属性。

(二)票据部分替代货币效应

我们认为票据可以起到替代货币的效应,但票据受到场景、期限等因素制约,并不能完全替代货币,在部分行业供应链中票据是最重要的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货币。

票据对货币的替代效应有两大特点,一是信用等级越高的票据对货币的替代效应越强,货币本源的是国家信用,票据本源是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票据的信用等级越接近国家信用,其对货币的替代效应越强,一般来说银行承兑汇票对货币的替代效应强于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主体等级高的商业承兑汇票对货币的替代效应强于信用主体等级低的商业承兑汇票,票据信用等级的差异通过对货币替代效应体现;二是结算周期越短,票据对货币替代效应越强,票据产生于商品的赊销,商品交易结算周期越短,票据越能体现出支付便捷、融资成本低等优势,越能突显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效应,对改善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结算周期在半年以内的行业供应链中票据对货币的替代效应更为明显。

(三)票据部分替代货币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征,是中国金融、票据发展都必须要始终重视和关键把握的要义,在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格局构建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票据部分替代货币的作用,畅通宏观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主动调节经济结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形态。

1.畅通宏观经济运行

票据部分替代货币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一是可以降低货币发行量,由于票据支付实质为信用支付,并未涉及货币交付,因此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票据支付可以有效降低货币支付在支付结算中的占比,从而有效减少货币发行量,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降低CPI指数,促进经济软着陆。二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一方面,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出票企业需要向银行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由承兑银行专款专户封闭管理,银行不能动用保证金办理其他信贷业务,相关货币资金被隔离流通;另一方面,票据签发后,受到支付场景的限制,只能在企业间有限渠道流转,且有很大部分票据沉淀于企业等待到期兑付,票据支付可以避免产生货币乘数效应,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票据部分替代货币,可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票据信用属性结合支付、融资等属性,可以为企业提供从采购、生产、销售等一套龙票据金融服务,企业通过签发票据采购原材料,通过票据贴现、票据质押融资等产品实现扩大再生产,通过签收票据销售各类产品,在日常实体经济供应链、产业链中,票据已经渗透至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票据信用属性,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内循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可以促进普惠金融,中小企业是票据的主要服务对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近5000万家,使用票据的中小企业约为300万家,票据发展仍有较大潜力可挖掘,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银行较难获得大额授信,商业票据信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订单,尤其是在供应链体系中,通过借用核心企业信用,便利了链内中小企业融资,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3.有效传导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票据再贴现是传导货币政策重要工具,票据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构成了从企业到央行完整的信用链条及资金链条,央行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与规模,影响货币市场资金的供给及资金价格,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票据贴现业务政策及价格,为企业提供稳定、有序的金融服务。通过票据再贴现工具,央行可以随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再贴现政策,从而实现熨平经济周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截止2022年9月末,再贴现余额仅为5449亿元,占票据融资余额的4%左右,建议央行持续增加再贴现规模,以精准滴灌普惠、绿色等类型企业。

4.主动调节经济结构

票据再贴现除了可以传导货币政策之外,还可以实现对经济结构、信贷结构的调整作用。一是央行可通过调整再贴现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重点行业及企业扩大生产、转型升级及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改善行业及区域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二是通过再贴现可以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与精度,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持。

5.服务特色经济形态

票据部分替代货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特色经济形态,更好实现政策目标。一是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夯实核心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核心企业聚集,更好推动创新发展。二是可以促进绿色发展,绿色票据总量不到1000亿元,与20余万亿的绿色信贷差距较大,建议通过建立绿色票据标准,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促进票据信用在绿色领域的应用,推动落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可以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2021年末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8.8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13.6%;其中,中小企业应收账款12.3万亿,占总资产的12.4%,票据可以较好化解应收账款问题,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应收票据,避免出现因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回收期限过长,而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周转缓慢,经营性现金流量较低等情况,通过应收账款票据化,以进一步助力企业盘活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状况,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扬: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关系.[EB/OL].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3-1-4

[2] 高迎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J].中国金融.2023.(1)

[3] 肖小和、申酉:激活商业票据信用功能,服务新时代高质量经济发展.[EB/OL]. 第一财经.2022-10-25

[4]肖小和、金睿: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票据信用发展和思考.[EB/OL]. 中国经济网.2018-9-21

 

(肖小和为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