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上海银保监局共同召开2023年度上海普惠金融工作会议暨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宣讲会。市融资担保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以及50余家在沪银行参加会议,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泰隆银行上海分行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上海银保监局等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惠金融工作的要求,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动在沪银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上海地区普惠金融业务实现了“增量扩面、提质降价”。据上海银保监局统计,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53亿元,较年初增长2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个百分点;贷款户数78.2万户,较年初增长8.76%,平均利率4.51%,较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累计投放无缝续贷超1万亿元,为市场主体节约成本约100亿元左右。累计投放纾困融资4678.7亿元,为12.5万户企业雪中送炭,保就业稳就业598.2万人。近期,工信部发布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会议指出,支持好、发展好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当前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更高能级迈进的必然要求。做好2023年普惠金融工作,要统筹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保持“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质”要进一步提升,着力抓好四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持续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金融服务,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合理增长。二是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级,推动完善有适应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三是推动普惠与科创金融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加大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支持,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放,更大力度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攻坚。四是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落实好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深化“银担合作”、推进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持续优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助力银行加大投放。
会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融资担保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对今年信贷奖补政策、银担合作、普惠金融顾问制度的深化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重点对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要点进行了解读。据悉,为引导和鼓励本市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我市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并已进行了3轮修订完善,截止目前已累计拨付了约13.5亿元信贷奖补资金。新一轮政策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通过进一步降门槛(纳入风险补偿的试点产品不良率门槛最低下调至0.5%)、加补偿(补偿比例最高提至55%)、提质效(优化奖励考核综合系数),着力支持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引导各银行持续加大普惠信贷投放。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持续强化产品宣介,帮助中小微企业更深更好地了解、运用资产证券化产品。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自推出以来,已在上交所市场发行14只、合计36亿元。
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形壁垒,全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持续健全普惠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